|
|
现代“愚公”泽叔。 黄磊 摄
泽叔的72岁老伴陈福喜婆婆,也经常跟着泽叔一起义务修路。老伴的理解和支持,是泽叔那么多年来坚持到底的重要力量。
本报讯(记者叶卡斯通讯员张笛、陈敏)在从化,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20多年来在当地坚持义务修路,不管日晒雨淋,酷暑严冬。20多年来,这位名叫朱本泽的老共产党员,从来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报酬。
日前,记者来到从化市温泉镇乌石村探访这位老人。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泽叔”的朱本泽,一米七几的个头,脸上沟壑纵横,略有点佝偻的身躯让人联想到他这些年修路付出的艰辛。泽叔告诉记者,20年前,乌石村出村的两条道路是泥路,一到阴雨天就泥泞不已,不仅路人行走麻烦,村里的数千亩荔枝以及其他农作物收成后也难以运出。这两条泥路是村民们进出的必经之路,但是一直坑坑洼洼没人修整。泽叔说,他修路的初衷很简单,“当时从化市公路局有位领导,看到路烂难走,一时却又难抽调人手和资金来修整。考虑到我是党员,他就对我说‘泽叔要不你来修一修?’我把这句话听进去了。”不久后,自己本身还有4亩多责任田要打理的泽叔拿着锄头、簸箕,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义务修路生涯。
两条出村的道路有几公里长,坎坷不平处多得数不胜数,对于一个当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但泽叔没有考虑那么多,从沿路的小土坡上挖来泥土,先用些小石头填在坑洼处,再培上点土来平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维护着这条千疮百孔的小路。泽叔说:“后来老伴看我太累了,就让我跟村里打报告,申请了一辆小推车来修路。”事实上,20多年来泽叔修路用坏的铁铲、锄头就足有几十把,这里边有不少都是他自己掏钱买的。
除了两条出村的道路,村里的几条主要道路都倾注了泽叔的心血。从村里稻田通往邻村的一条小路,当时只有一条窄窄的田基,每次村民们浇灌完稻田之后,这里也会变得泥泞不堪,老人便在这条路旁边又铺了一条辅路,不仅可以供人行,而且单车、小推车都可以从这里过。村里小学门口的社道高低不平,下雨后泥水常常可以漫过膝盖,学生行走其中就成小泥人。泽叔看着很心疼,就在前年在路中间开了一条排水沟,又把路两边垫高用来走路,为小学生们开出一条平坦的简易便道。
泽叔的老伴陈福喜,今年也已有72岁高龄,老婆婆也经常跟着泽叔一起义务修路。“有时候我们即使是冬天也干得满头大汗,回来吃完饭,煮热水洗个澡,下午又去接着干。他从来不说累,我觉得累时咬咬牙也挺过来了。”老伴的理解和支持,是泽叔那么多年来坚持到底的重要力量。老伴从来没有埋怨过泽叔,这让泽叔心里觉得很宽慰。但是儿女们总有些不理解。泽叔说,孩子们都希望他能在家安度晚年,“我女婿常对我说,‘爸,给你一百块去喝茶,别修路了。’可是我就是闲不住,只有去修路我心里才畅快。”
村民们对泽叔则是充满了钦佩和尊敬。泽叔的邻居李婆婆告诉记者,泽叔义务修路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有时他忙到连自己种的400多棵荔枝树都顾不上剪枝和打药。
现在,尽管出村的“泥浆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但泽叔还是耐不住“寂寞”,经常拿着工具到村里的机耕路走走、看看,见到妨碍走路的荆棘就砍上一柴刀,继续为大家的通行提供便利,泽叔说:“只要村里还要修路,我就要第一个报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