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
今年以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货币信贷增长过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保持货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分析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货币信贷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增长偏快
上半年,各项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提高,金融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货币信贷运行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4%;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流通中现金M0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过多。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1至6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从投向看,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人民币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11362亿元,同比多增3400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10159亿元,多增3835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5043亿元,多增1562亿元,反映出当前投资继续高位运行。
第三,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1至6月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6.5万亿元,同比多成交6.5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66.1%。市场利率总体平稳,随着货币政策逐步收紧,银行间市场利率稳步上行。
第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平稳实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汇率弹性有所增强;截至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破8”后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出现过热
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过多,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较快,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其中城镇投资增长31.3%,增幅均为近两年同期最高。二是货币环境宽松,流动性充裕,银行存贷差扩大,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一些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资本金得到较大补充,为提升资产收益率和股东回报,扩张贷款的动机增强。部分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也较快,没有受到应有的控制。
货币信贷过多增长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引发的不良后果将相当严重。首先,势必进一步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银行资金过于充裕,贷款投放过多,为投资过快增长提供了支撑,削弱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效果。反过来,投资规模过大,又将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其次,势必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必将刺激包括产能过剩行业在内的生产能力再度盲目扩张,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加剧资源和能源的紧张,加大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难度。第三,势必加大金融信贷自身的风险。投资与信贷的过快增长将导致经济过热运行,不仅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大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最终将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在旧的产能过剩尚未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不仅进一步加大出口和外贸平衡的压力,增加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难度,也使银行信贷风险增大。同时,由于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会流向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推动能源、原材料以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增大经济波动的风险。
目前,必须密切监控经济运行的一些重要指标,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上半年,消费物价指数CPI还比较低,但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当前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消费物价低位运行的同时,房地产、大宗商品、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的态势比较明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需求偏旺的态势。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物价水平虽然基本稳定,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投资增长较快,再加上全球经济继续增长,整体通胀潜在风险仍需关注。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针对今年前几个月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加强分析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防止投资反弹。
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针对外汇占款增长和投资、信贷增速变化情况,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加大了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力度,加强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控制在历史同期的较低水平。
二是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从需求方对贷款总量进行调控。2006年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它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作了调整。
三是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7月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5日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暂不上调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强化资本约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强贷款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管理,停止对地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同时,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从近期情况看,随着多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发挥,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已有所控制,6月份的货币信贷同比增速均低于5月份,但这些成效还不巩固。下一步,要着眼于加强结构调整,从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增加进口、拓展民间投资、落实“走出去”战略以及增强汇率弹性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加强对货币信贷形势的分析监测,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和微调,实现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