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G三一的1093万股限售流通股限售时间到期,正式上市。由此,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原非流通股经股改以后实现在二级市场上市的序幕,一个全流通的格局,也因此逐渐开始形成。当然,现在可以流通的原非流通股,数量还比较少,所以市场上称之为“小非”。 有统计表明,8月份将是“小非”上市的一个高潮,以流通市值来计算的上市规模大约在350亿元左右。
在G三一“小非”刚上市的时候,市场反应相当平静,某股东拿着几百万股限售到期可以流通的股票,只是象征性地卖出了100股,以示纪念。当时,很多舆论也都认为,因为股东对公司看好,所以“小非”不会被大量卖出套现。现在,一个半月过去了,G三一有多少“小非”上市了,人们不得而知。不过,从该股的市场表现来看,倒的确看不出有什么异动。6月19日这天,G三一收盘11.58元,到7月5日最高上涨到了15.35元。此后随大盘调整,目前的价位是11.8元左右,仍然高于“小非”上市时水平。这也就是说,G三一的“小非”上市,对股价的冲击不大。
但是,这只能是一个个案。原因在于,G三一这次上市的“小非”规模不大,仅相当于原有流通股扩容6%。而且在六七月份其他公司的“小非”上市也不多,所以不至于产生很大的市场影响。可是到了8月份,情况就不同了。8月份共有33个公司的“小非”可以上市,其中有几个规模是相当大的,譬如G明珠,这次将流通的“小非”就有2.45亿股,相当于现在已流通规模的28.49%。还有像G中信,本月解除限售制约的股份有11.87亿股,相当于目前实际流通股的219.81%。这样大比例的扩容,不可能不对股价产生直接冲击。人们还注意到,“小非”股东的持股时间虽然比较长,但实际持股成本很低,有的以目前市价来计算的话,收益甚至可以达到10倍以上。在如此丰厚的利益面前,“小非”股东们不可能不考虑及时获利了结。而如果有大量股票都需要这样来了结,那么就必然对二级市场产生集中的直接冲击。这个压力,现在正在不断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进一步增大,并且成为影响当前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股权分置改革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是它是以未来流通股票数量巨幅放大为代价的,只是这个代价是滞后一段时间才支付。现在,是到了要支付代价的时候了。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人们不可能只享受对价而拒绝支付这个代价。当然,具体到每个上市公司,可能这个代价是不相同的。但是,应该看到今年8月份,是一个集中支付代价的时候,而且其中很多公司这方面的压力是不小的。市场不可能再显G三一“小非”上市时这种无惊无险的状况,而是很可能出现某些个股的暴跌,并且对整个大盘产生向下的拉动。对这一点,人们千万不能忽视。
当然,“小非”上市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也是个机会。毕竟,有些公司质地还是可以的,就是股价太高。利用“小非”上市的机会,使得股价出现强制调整,那么对外围资金而言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好的入市时点,看好后市的投资者可以借此机会,完成建仓工作。像G中信、G明珠等,都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好企业,当然现在的价位不便宜,阻碍了增量资金的进入。而一旦“小非”上市,股价调整,那么新资金就会进入,股价在探低之后也就会有好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