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暂停空袭48小时后,以色列再次强化了对真主党的打击力度。其意图极为明显:它不能指望多国部队为其解除真主党武装;所以它决心在多国部队进驻之前,就将真主党的基地铲除干净,并将其驱除黎南边境。目前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告诉美国:以色列还需要数周时间来完成这一使命。 而此前,国务卿赖斯原本表示可望在十数日内“结束暴力”,她之所以做如此表态,是因为7月30日奥尔默特曾告诉她:以色列需要10到14天的时间来打垮真主党。从佩雷斯的言论看,以色列近日进势显然没有取得预想进展,需要更长一点儿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为配合以色列的行动,美国在安理会坚决反对法国提出的“立即停火”的提案,为此美法两国再度出现分歧。
白宫发言人斯诺在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辩称,美法之间并不存在分歧,两国正就同一份提案进行讨论。他的话只说对了一半,法美两国却有诸多共识:都支持西尼乌拉政府;都支持部署一支多国部队;都支持协助黎政府军进驻黎南部等。但两国在先行停火,还是先行部署多国部队的次序问题上则存在明显分歧。
首先,法国提案呼吁“立即停火”,然后再派遣多国部队进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黎巴嫩的平民伤亡令人震惊,不容许国际社会再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更何况法国原是黎巴嫩的宗主国,更多出一份关切之情;二是,法国有多达五百多万穆斯林居民,政府对他们的愤懑情绪不能视若无睹,必须予以安抚。三是,在美国不参加多国部队的情况下,法国极可能成为多国部队的主力并肩负起指挥之责,它不能在没有停火保证的情况下让部队冒险进入战区;按惯例,多国部队只能是“和平维护者”而不是“和平制造者”。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得好:“布什之所以说‘伙计们,快开进去吧’,那是因为这些伙计们都是他国子弟,没有美国大兵。”
那么,美国为何要执意坚持“先派驻多国部队,再行停火”呢?人们知道,何国出兵,组建一支什么样的多国部队,由谁人指挥,有何授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安理会进行讨论。这无疑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争得了更多时间,可以让它来完成打垮真主党,改变中东格局的战略目标。至于这延时停战会死伤多少平民百姓,美以是不怎么在乎的,赖斯说了,这不过是“摧生新中东诞生的阵痛”罢了。在欧盟外长会议上,人们同样能看到美国的影子。当芬兰和法国等提出“立即停火”的建议时,当即遭到了亲美的英、德、波、捷的反对,最后的措词只好代之以“中止暴力”这样的模糊字眼。白宫发言人斯诺立注解道:这两词之是有区别的,用“中止暴力”一词,我们想的是针对真主党,要真主党停止发射火箭弹。其弦外之音是,以色列自卫性“军事行动”不属于暴力范畴。布什及其发言人斯诺从不谈及以方是否“过度”使用武力,黎平民伤亡是以方的十数倍的事实,反而一再强调:以色列有上百万人在逃避战火。他们往日挂在咀上的“人人生而平等”的说教此时不知到何处去了。
黎以冲突正在加剧,生命财产惨遭涂炭。国际社会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即停火,然后各方再坐下来探寻通向永久和平的途径。期望美以两国能够倾听百万难民和国际社会的呼声,放弃对“绝对安全”的追求和靠武力来“摧生新中东”的迷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