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夫妇 在兰州义工三载
两位七旬老人
本报记者 王茗 实习生 尤力 为您摄影报道
故事中的这两位古昔老人来自遥远的新西兰,本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他们却放弃了这份享受,置身来到兰州,投身与儿童福利事业。 他们给这些弱智儿童洗漱、教他们写字,但在他们眼里从来没有过任何不平等的异样,只有那自然流露出的丝丝喜欢和关爱。在今年3月份,“美国援助之手”这一慈善机构得知拉尔夫和朱迪的事情后,帮助他们在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了“特殊需要儿童中心”(家庭沙龙),主要对一些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身体康复和心理教育及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选择篇 从新西兰到兰州
昨日,记者在兰州市儿童福利院见到了这对特殊的夫妇他们都已年过七旬:丈夫拉尔夫73岁,
妻子朱迪70岁。他们的翻译朱小姐告诉记者:“夫妇两人在新西兰已经儿孙满堂。朱迪以前是一名护士,拉尔夫是一名测量师,由于他们夫妇两人都特别喜欢中国,喜欢小孩,所以他们几年前就在香港一家福利院做义工,在那里帮助一些特殊需要的孩子得到康复和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兰州也有一些需要特殊护理的孩子,于是在2003年来到兰州,一呆就是三年。
工作篇 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
每天早晨8点30分,两位老人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与保育员和专业康复师一起帮助孩子们洗漱、吃早饭。从9时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随后还要给孩子们做运动。到了中午,孩子们开始吃午饭,午饭都是他们自己做的营养膳食。下午2点30分后,他们开始教孩子们认字,给孩子们讲故事、做运动。福利院的负责人代梅兰告诉记者:“每天他们都是到了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因为当孩子们休息后,他们要对一些玩具、用具进行清洗和修理。”
感动篇 把兰州当成自己的家
代梅兰告诉记者:“两位老人对于孩子们的那份爱心与耐心很让我们佩服,我们已经把他们当成了福利院的一份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记者在特殊需要儿童中心看到他们正在给孩子们喂午饭,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脑瘫儿。每个孩子看到他们都显得格外亲切。朱迪说:“我们希望一直能待在这里,帮助这些孩子有自理能力,而且让这个康复中心像个家庭一样,让孩子们待在这里就像呆在家里一样快乐、开心。希望这个家能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