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7时许,距宜宾市区约2公里的赵场镇板桥组公路边,发生了一起离奇的集体中毒事件:一把重约半斤的韭菜,瞬间将在公路边的4户人家共15人熏倒,集体住进医院(本报曾作报道)。昨日,“毒韭菜事件”调查组成员、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飞,向本报独家揭开了“毒韭菜事件”之谜:“7·11”离奇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并非那把半斤重的韭菜,而是旱厕中积聚多年的硫化氢。
“毒韭菜”·会审专家结论:韭菜无毒!
一小把韭菜哪来如此剧烈的毒性,其气味瞬间将相邻4户居民15口人毒进医院抢救?这是一把什么样的韭菜?宜宾“毒韭菜事件”经本报独家披露后,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查明毒源,宜宾市、区两级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调查组,紧急对此事展开调查。
“中毒15人的临床表现,肯定是气体中毒。然而,经化验,那把韭菜根本无毒。”杨飞首先否定了“毒韭菜”传言,“朱巧珍择韭菜时,正遇风将有毒气体吹来,一般人对浓烈的韭菜味很熟悉,但对空气中混合着的其他气体却缺乏分辨常识,误将韭菜当成了罪魁祸首。”
然而,附近既无化工厂又无垃圾堆这样能聚集有毒气体的污染源,毒气从何而来?
“毒韭菜”·调查
A运毒车泄漏?排除!
除公路边4户居民中毒外,附近其他居民均安然无恙,有毒气体的源头应该就在事发地。是否是装载有毒气体的运输车辆,途经此地时泄漏导致事件发生?然而,专家组的第一个推断很快被排除。如果是运输车泄漏毒气,应在公路沿途留下痕迹,且沿途居民应有所反应。然而,经高精仪器测试,公路上压根没有任何有毒气体的指标。
B废气瓶漏气?否决!
第一个推断被排除后,调查组将怀疑的目光投向杨后成的废品收购站。其所收购的废品中,是否有氯、氨等残留的有毒气体,无意中造成泄漏?调查组在这些废品中,找到了报废钢气瓶,虽然其中一个气瓶中确有部分残留气体,但并未泄漏。杨后成一家人中毒后,很快全部住进医院,不可能转移泄漏钢瓶。而且仪器检测显示,杨家的废品收购站内,没有任何毒气泄漏后的残留痕迹。
随后,调查组接连接到居民反映,称从7月11日晚7时至第二天凌晨2时许,那股淡淡的“韭菜味”仍弥漫在杨家的周围。
“毒韭菜”·发现
A典型农家旱厕可疑!
宜宾至高县公路边的楼房,两幢平行布局且相距很近,呈由西向东平行摆开。据当日的气象资料显示,事发时段的风向系由西向东,不明毒气应该就在杨后成等3户人家所居住的那幢楼房内及周围。
专家组根据15人中毒的先后,结合杨后成等3户人家的房屋排列情况,即杨的废品收购站—朱巧珍的汽车修理店—房东田荣华夫妇居室,一墙之隔并行排列。杨妻在室内做饭,未在风向波及范围,却中毒最深;房东田荣华的楼房,有着典型的农家房屋的修建习惯,即在杨家靠西的顶端部分,建了一个蹲位在室内又一半露天的旱厕!
B锁定罪魁祸首:硫化氢!
据田的丈夫介绍,当日下午6时20分左右,他曾到旱厕露天部位取了3挑大粪浇灌蔬菜。回家洗澡时,便感到不舒服。田家的旱厕自建房后10余年间,从未清掏过。结合最近半年间,宜宾农村旱厕在清掏过程中已发生过多起中毒死人事件的情况,专家组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田家的旱厕上。经过用仪器对该旱厕进行检测,发现其周围的空气中残留着硫化氢成分,其浓度是大气中的100余倍。结合15名中毒者的临床情况,印证了硫化氢中毒的可能性,最终揭开了15人集体中毒的谜底。
“毒韭菜”·释疑
韭菜味掩护硫化氢“下毒手”
硫化氢有股明显的臭鸡蛋气味,为何所有中毒者都没嗅到,而均将罪魁祸首指向那把韭菜呢?
对此,杨飞作了如下解读:旱厕中,人畜粪便经过长期化学反应,完全可能形成硫化氢、沼气等多种有毒气体。而房东田荣华的丈夫那天在旱厕中取粪正好打破了平衡,积蓄已久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开始向外排放。其中沼气等比空气轻,很快在空中飘散,而硫化氢的比重比空气重一倍以上,释放出来后则聚集在粪坑周围。
当晚7时许,一阵较大的偏东风由西向东吹来时,将这些硫化氢吹散开来,正遇朱巧珍在择韭菜,朱顿感不适,以为韭菜有毒,遂将其扔到公路上,一辆过路车将韭菜碾烂,硫化氢等有毒复合毒气伴随韭菜味,飘向路边的4户人家,硫化氢的气味被浓烈的韭菜味所掩饰,瞬间导致15人集体中毒。
“因为一系列的巧合,让韭菜充当了‘替罪羊’。”杨飞笑着说。 文/图记者杨元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