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为保证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和建设活动有序进行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城市的发展,深圳市各级政府加大了以贯彻“科学、严格、精细、长效”为出发点的城市管理力度,城市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加强城市的科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进程中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依法管理机制
依法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管理的主要特征,也是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基本前提。为推进依法管理,当前,一是要加强立法。在现有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基础上,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抓紧法规空缺行业的立法和现有法规不适应部分的修订工作,形成覆盖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方面的法规框架。二是要严格执法。为此,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要实行社区综合执法和各行业专业执法的有机结合,形成市、区、街道三级执法管理网络,使城管执法覆盖全面,落到实处。三是政府部门带头,搞好依法行政。由于政府机构对城市管理覆盖面最大,法律大多要通过行政部门来执行,而行政部门又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推进城市依法管理,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
市场化运作机制
市场化运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基本途径。它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在保证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作必要投入外,要采取鼓励措施,运用多种方式,吸引多渠道资金投入。同时,在市政重大项目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明确责任主体,提高投资效益;二是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改革,在环卫、市政、园林等行业实行政府管理职能和养护作业行为分开,政府全力抓好全行业、大市场的管理,具体作业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三是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指一些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非政府机构单位,而它们又不以赢利为目的,如各类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这些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既能填补城市管理活动的某些空间,克服政府包揽管理事务的弊端,又可起到对政府的监督,架起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为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一方面应加快部分具有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转制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许多行业管理职能,如建设监理、质量、招投标等交给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市民参与机制
社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基本保证。为此,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市民参与管理的认识和自觉性,使城市管理授教于学校,传播于社会,渗透于家庭;二是要把城市管理同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并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活动制度化,如开展全民植树活动、爱国卫生活动等,提高社会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程度;三是要建立畅通的、多样化和制度化的渠道,包括推行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化,在重要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逐步引进公众听证制度等,加强社会和市民对城市管理从决策、实施到监督的全过程的参与。
科技创新机制
贯彻“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方针,积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管理科技的基础研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步伐,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手段和方法。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大城市管理的科研投入,对城市管理中的一些关键科技问题进行重点攻关,抓出一批体现管理科技含量的成果,如城市骨干道路的监控反馈调度系统。建立城市管理的数据库,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推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
总之,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阳光、建筑、绿地,更重要的是在于城市的管理和市民的精神风貌。一个“形神兼备”的城市,必能焕发出更加充沛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