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提示: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孤品的“金代钧瓷五虎托福祭盘”及其同一年代所造专用于祭祀的“双鱼碗”于近日惊现长白山。这两件宝物,可能与民间传说中的长白山“镇山之宝”有关,其谜团有待揭开。
7月15日,长期致力于长白山文化研究的袁义,与朋友马跃东一起到吉林省抚松县抚松镇马鹿沟村张文老人家,从老人口里,居然偶得到一段关于长白山被湮没了的史实,足以令史学界震惊。
以下为张文老人的口述内容。
“在抚松县西岗的西南岔,有一个老孙头,是炮头(即打猎人的首领)。我和他一见面很有感情,很谈得来。当时,他的腿坏了,走不了,没吃没喝的,我来回给他带一些吃的。我在那儿住了一个多月,他没事就给我讲有关长白山的事。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挪到了泉阳的马鞍山一带继续搞森林调查。巧不巧,在那儿又碰上了老孙头。没过多久,在露水河上涨时,我们第三次巧遇。他又病了,拉肚子,躺在炕上起不来。我进林子里刨穿龙骨、天麻、山辣椒秧子和黑豆,给他治好了。我在那儿住了半个多月,临走前,我给他留些干粮,又给了十几块钱。”“临行前,老孙头不让我走,拿出了两件东西要送给我,我说啥也不要。他急了,说这是长白山的镇山之宝,为了这个宝物才被人追杀躲进深山的。咱哥俩有缘在林子中三次巧遇,你又为我送粮,又为我治病,我才把这件宝物送给你,不要外露,免得引来杀身之祸,日后有机会卖了它,几辈子钱也够花了。
“我仔细看,这是一个盘子状的东西,中间写了一个大字,他说是个‘福’字。盘子下面有五只小老虎图形,底下还有个座。他还拿出一个白碗,挺大的,中间画了两条鱼,老孙头说这是用来祭天的,是镇长白山的,放在天池那儿,不让水闹山啸,兽也别出来了。我就背着这个盘子和碗下了山,过些年生活困难,想到了它,就卖了。”
张文老人的讲述,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这两个盘、碗状的东西真的是长白山“镇山之宝”?真的是天池边上的祭具祭器?是何人何时放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袁义查阅了史料,据《金史·世纪》记载:昭祖耀武至长白山祭祀,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建庙宇。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复册封为“开天宏圣帝”。公元1175年3月,制定了祭祀长白山的封册。至今,长白山天池畔仍有女真祭台,由岩石堆积而成,高约2米。
长白山还有望祭址多处,历代渤海王都尊长白山为“圣山”,每年腊月设坛望祭,称为“腊祭”。清代康熙皇帝“敕封长白山之神礼典如五岳”,“应高于五岳,与五岳同祭”,于公元1682年东巡到吉林松花江畔遥拜长白山。雍正皇帝于1733年在吉林小白山建望祭殿,祭礼长白山神。乾隆皇帝1754年东巡到吉林小白山,在望祭殿中祭祀长白山,并下令封禁长白山,保护发祥之圣山。及至1999年8月19日,一块女真文字碑出土于长白山天池北钓鳌台上,距天池约40米。这块古碑初步认定是金代祭长白山神所刻记的,文字好像是女真文字“长白山神”。
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小时候曾听老人讲过镇山宝的传闻,并说为夺宝死伤了不少人,所以都谈宝色变,很怕引来杀身之祸。根据张文老人记忆的当年买宝人的模样和大概情况,几经辗转,我们找到了持宝人的后代。据说这宝物有些怪,在民间普通百姓家放不住。几十年的工夫,全家三辈人都死掉了,最小的持宝人两口子才四十多岁便双双死亡。吓得后代不敢放在家中,而是另寻密处藏匿起来。当我们前去采访时,持宝人心有疑虑,有宝不敢露,不敢放家中,生怕惹来祸事。袁义等人从历史文物和长白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等大局方面,进行了劝说和解释,持宝人终于同意将宝物拿出来让他们目睹一番。
第一件是“五虎托福祭盘”,与张文老人描述的基本一致。底座与祭盘二者共计高为19厘米,祭盘直径为24厘米。专家鉴定为“金代钧瓷五虎托福祭盘”,年代为金代,级别为国家孤品,釉色天青盘,中带一玫瑰红色福字,釉色饱满肥润,底座上五个虎头紧托盘底,栩栩如生,自然流畅,是金代祭祀用品的器物。
第二件是“双鱼碗”。碗口直径25厘米,底高8厘米,碗口高3.5厘米,也是金代所造瓷器,用于祭祀。碗内刻有六条细线,中间刻有双鱼,碗的分量很轻,外壁很薄。双鱼的周围配有多种浅色图案,日月星辰,犹如苍穹一般明亮。
现在,是否可以确定,这真的就是900多年前女真人在天池畔祭祀用的祭具?如果这一史实真的成立,那它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经历近千年历史,这两件宝贵的文物终于现世,是否应该在天池湖畔修复望祭台将其恢复原貌,来展现这“镇山之宝”的文化价值,这一切都还是个谜!(新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