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记者郑瑶实习生陈颖
七月骄阳,热情似火。暑期以来,我市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20余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奔赴全国各地特别是库区15个区县,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就业培训、支教扫盲、医疗服务、企业帮扶、法律援助、文艺演出等服务活动,为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营造浓厚的氛围。
传播“致富经”
“如果库区到处都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那库区经济的腾飞便指日可待。”一志愿者深切地谈起自己库区之行的感受。
在万州区新田镇“向家葡萄园”,重庆三峡学院志愿者们把远近闻名的“葡萄大王”团团围住,向他打探“致富经”。从葡萄种植、品种到价格和技术管理,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把这种典型宣传出去,让更多库区人民从中受益。”一志愿者如是说。
西南大学100余名志愿者深入到忠县、巫山、万州、云阳、奉节、丰都等地寻访在致富、创业方面的移民先进典型,收集他们的先进事迹。目前,西大学子们正在整理在忠县寻访到的第一批材料,他们将为每一位先进典型制作一份“先进日志”,并建立专门的网站宣传这些事迹,以此来鼓励更多的人。
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在巫溪县文峰镇经过实地调研后,形成了上万字的《巫溪县文峰镇城镇规划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和《巫溪县社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幸福使者”
“我们有新书看了!”7月14日忠县新生镇小学和复兴镇小学的小学生们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中,因为远道而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给他们送新书来了。童话故事、自然探秘、优秀作文选……捧着自己喜爱的图书,孩子们童稚的小脸上写满了幸福。
原来,为了丰富库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这次西南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向新生镇小学和复兴镇小学分别捐赠了1000本图书。
在忠县涂井村,西南政法大学志愿者成了村民们眼中的“幸福使者”。志愿者们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办起“发现身边的幸福”活动,免费为村民拍照并现场打印照片。一位80多岁的村民对志愿者动情地说,“我一辈子还没单独拍过一张照片,今天我终于有了一张个人的照片了,谢谢你们!”。
送图书、举行文艺汇演、免费拍照……以当代大学生特有的方式,我们的志愿者走到哪里,就把欢笑撒到哪里。
中英对照卡
库区人民要想生活得好,就必须要有新观念。意识到这一点,志愿者们在库区,通过各种形式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向村民们传递着新的生活理念。
“Battery就是电池,Lowbattery就是指手机电池电量不够,需要充电了……”江津市李市镇,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志愿者帮助当地农民们学起了英语。红绿两种颜色卡片,志愿者挨家挨户送到农民手中。红色卡主要收录了农药、种子、农用机械等使用说明书上常见的单词以及药剂成分、单位功率等缩写。绿色卡则不仅收集了手机、家电等在生活中农民经常碰到的单词,还将CCTV、WWW等基础的电视网络语编入其中,使农民也与时代英语接轨。所有卡片采取中英对照的方式,并用汉语进行了英标注释,农民们不仅看得懂了,还能读。
“现在遇到英语的情况越来越多。今后翻翻卡片,我也认得到那些英语写的什么了。”村民刘玉梅拿到卡片后笑了。
“老乡,你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吗?”在江津县先锋镇麻柳村,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们当起了“医疗先锋”,通过举办讲座、入户调查、赶场天宣传等形式向当地农民深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了让村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制度,一些志愿者们还和村民共同学习了有关特困户等医疗问题的文件,并就他们关心的问题接受咨询。
“我们要让村民们通过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树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意识。”大学生们如是说。
来源: 2006-08-04 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