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政要访蒙古奔着能源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申梦雪 本报特约记者 许 端 张利军
首相议员扎堆访蒙 拉拢对方遏制中俄
民调显示,超过70%的蒙古人对日本抱有亲近感
日蒙两国越走越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过,日本政坛对此似乎并不满足,决意掀起新一轮的访蒙热潮。据日本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80名国会议员准备在8月份访问蒙古国,其领军人物是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小泉决定专程访蒙
7月31日,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小泉首相将在8月10日到11日前往蒙古国访问。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因为今年3月份,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刚刚访问了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从消息灵通人士那里得到了小泉访蒙的一些内幕消息:小泉原定在访蒙的时候,顺道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但后来却突然改变计划,决定此次专程访问蒙古,以后再去访问哈乌两国。舆论认为,这显然是为了表明日本对蒙古的重视程度。
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日蒙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日本的“主动出击”起了主要作用。今年以来,日本政要接连出访蒙古。7月1日到4日,日本外务副大臣金田访问蒙古,为日本政要随后访蒙牵线搭桥。据日本外务省不完全统计,将有约80名国会议员准备在8月份前往蒙古访问。
在蒙扶贫笼络人心
除了政府官员的交往,日本还很善于通过援助蒙古,来培养蒙古民众对日本的感情。
从1991年起,日本连续15年成为蒙古最大的外援国,日本的援助额高达蒙古受援额的1/3。从2002年起,日本政府在蒙实施“草根计划”,主打“文化交流牌”。2002年6月,日本在蒙古国立大学援建蒙日文化中心,免费播放日本电影、教授日语,培养蒙古年轻人的亲日情感。
从2003年开始,日本政府将对蒙教育投资重心由城市转向地方,特别是贫困省县。日本提供的援助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包括向残疾人提供资助,向学校赠送电脑、彩电,为基层提供发电机、变压器,更新输水管道、污水净化系统等。
日本对蒙援助增强了两国经济往来,很多蒙古国民众从中获益,增强了他们对日好感。据日本驻蒙古国大使馆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回答“对日本抱有亲近感”。日本、蒙古国许多民众甚至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同源同种,如刚出生婴儿的屁股上都会有青色胎记等。
垂涎蒙古资源已久
日本人经常说他们对蒙古特殊的关照是由于过去的历史渊源与情感所致,但这种解释显然有些牵强,就连日本共同社也比较客观地指出,日本政要访蒙有着经济和政治上的考虑。
首先,日本对蒙古的丰富矿藏垂涎已久。蒙古是个内陆国家,经济长期不能自立,但却是一座基本尚未开启的矿物资源宝库。蒙古国已初步探明的矿藏十分丰富,石油达60亿桶,煤达1520亿吨,铀有140万吨,黄金则有1300万吨,铜达20亿吨,还有数量可观的天然气、钼、磷、钨、萤石等。
其次,日本重视蒙古的战略地位。在军事上,蒙古身处两大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既可作向南推进的基地,也可作为向北扩展的立足点。上世纪20年代,日本大军阀田中义一在其炮制的《田中奏折》中宣称:“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这一论调露骨地说明了蒙古的战略地位。近来,日本一直在动员蒙古加入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安全体系,如果蒙古能够加入日美同盟,就有可能形成针对中俄的立体威慑体系。
蒙古“识趣”投桃报李
对于日本的“慷慨解囊”,蒙古表现得非常“识趣”。1994年,蒙古议会通过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构筑起以“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和“多支点”为核心的、层级分明的对外战略架构,即在对中俄“均衡交往”的同时,重视与美、日等国发展关系。
今年3月,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访日时,与小泉大谈日蒙友谊,确定今年是日本“蒙古年”,恩赫包勒德还特别感谢日本这些年来对蒙古经济的帮助。去年日本企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时的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表示支持,使蒙古成为唯一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东亚国家。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