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报记者 张雪峰
苏州以园林闻名于世,苏州民企则以自有品牌叫响全国。到了苏州,你会惊讶于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之迅速,更会被民营企业对品牌的重视深深震动。
2005年以来,苏州民营经济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商标超过3.2万个,民营企业拥有梦兰、隆力奇、AB、雅鹿、阪神等8个中国驰名商标,114个江苏省著名商标,239个苏州知名商标,总量傲居江苏省首位,在全国也是佼佼者。
一组组数据让人惊奇,也吸引着人们去解读数据背后的故事。
AB集团初尝甜头
外界对苏州经济“只长骨头不长肉”的置疑,促使苏州经济悄悄转型。
2004年,苏州提出了民营经济3年腾飞计划,2005年又提出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在政策引导下,苏州民营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至今年上半年,该市私营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成为全国第五个私营企业户数超过10万的城市。
苏州民营经济凭借何种力量实现飞跃?“民企不注重品牌就难以有所建树。”江苏AB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企业获得发展除了历史基础、政策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对企业品牌的打造。
江苏AB集团的发展之路可谓筚路蓝缕。该集团的前身———正仪针织内衣厂,是一家为上海企业做加工的乡镇小厂,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它寄人篱下,受制于人。1987年,公司成功引进中纺AB抗菌技术,自主研发设备,使之产业化,开了中国衣着保健的先河。
1989年,在企业亏损的条件下,AB集团在上海电视台投放30万元广告费,开始实施品牌战略。这一举措,使AB集团获得了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保健纺织品的知名品牌。2005年,AB集团完成销售额7亿多元,上交利税6000多万元。
尝到甜头后,AB集团更加重视塑造自己的品牌。近几年,为保证AB品牌的市场影响力,AB集团每年都要将销售额的8%至10%作为宣传费。实践证明,这笔投入回报丰厚,AB品牌已位列中国内衣业前三甲。
品牌赢得市场
在苏州,你能看到为数众多的“AB集团”。
过去,苏州大宗出口的纺织品只有真丝绸,其他纺织品出口微乎其微,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缺少市场适销对路产品。近几年来,不少企业开始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以产品升级为核心,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市场竞争。
2005年,苏州下辖的吴江市面料产量比重超过50%,成为民企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德伊时装面料公司以销售额的11%用于研发新产品,开发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面料系列,销往国外。恒宇纺织公司每年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开发,销售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国内40%的品牌羽绒服厂家的面料来自“恒宇”。
“品牌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苏州市商会办公室副主任丁艾说,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越高,所占市场的份额就越大,得益也越多,拥有品牌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品牌战略”在路上
那么,“品牌战略”将怎么走下去?苏州下辖的常熟市,已经就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常熟市有关人士说,服装是常熟的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正在考虑每年给予服装企业一定的科技立项,促进服装产业技术改造和整体升级。常熟市政府有一个思路:加大对服装品牌的奖励力度,积极培育一批著名和知名商标,引导、鼓励知名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壮大常熟原创品牌集群,使常熟从“服装生产大市”走向“服装强市”。
苏州市中小企业局一位负责人说,苏州市政府也正在大力营造重视商标、重视创牌的良好氛围,积极帮助企业按照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商标发展战略,增强商标的核心竞争力。 小小一间店面,商品销往几十个国家,撑起一家企业,带活了几十个家庭。 日报记者王妍莉摄
抓住机遇发展民营经济
刘健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名城苏州,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善抓机遇,闯出一条从“苏南模式”到“苏州之路”的曲折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在苏州起步较早。当初,乡镇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中抓住机遇、图谋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是,当时乡镇企业家们有句口头禅,叫“年年困难年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什么办法?没有物质靠精神,有了精神就有了办法。他们正是靠着“调动千军万马,踏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的“四千四万”精神,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终于闯出一片新天地,打造出当年名震一时的“苏南模式”。
苏州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占据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然而,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低、市场份额低、规模效应低给一时表面红红火火的早期民营经济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给国有大中型企业松绑,军工企业开始转向民品,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大规模崛起,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一下子面临“狮子松绑、猛虎下山、猴子上树”的严峻局面,陷入高负债支撑下的高投入、高投入支撑下的高速度、高速度带来的却是效益急剧下降的“三高一低”的恶性循环中。
苏州似乎走到了改革的尽头。恰在此时,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扑面而来。
1985年,国务院宣布苏州为沿海开放地区,紧接着又出台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央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闸门。
没有抓住机遇是庸人,错过机遇是罪人。苏州人没有辜负时代,准确而敏捷地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重大机遇。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催生了苏州民营经济新的腾飞,走出一条崭新的“苏州之路”。按照江苏省委提出的“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苏州市给民营经济发展又注入了新的理念。即对民营经济发展做到四有(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法律上有保障)、四不限(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五平等(登记申报平等、税费标准平等、金融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部门服务平等)。
这些独具匠心的政策措施没有辜负苏州人民。今年全国百强县,苏州仅有的五个县市全部进入前11名,上半年民营经济投资总量首次超过外资居第一位,GDP、财政收入均居江苏省第一。
这是一个有机遇、有挑战的时代。苏州的经验告诉我们,挑战人人都会面对,但机遇却不是人人都能遇到。有危机感的人可以避免危机,没有危机感的人一定会陷入危机。机遇永远赋予有准备的头脑,永远赋予思想解放的头脑。如果认为机遇与挑战都会同等降临,那么他一定将面临所有的挑战,而一个机遇都没有!图片说明:梦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报刘健春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