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中学不仅被评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也获得了全国德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记者采访了萧红中学的德育模式。抓住机会,构建和谐生活
“学生品德是被感染出来的,而不是被教育出来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这些教育理念植根于萧红中学。在“全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中,校长负责课题,聘请专家组成顾问组,采取校外专家、校内领导培训和实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让班主任用科学方法、健康心态调节学生情绪,诊治学生心理障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萧红中学抓住学生每一个成长机会,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从旨在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胆识训练到能够激励同学积极向上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从旨在激发学生感恩之心的情景剧演出到文字形式的德育展览,为帮助学生度过充满烦燥与叛逆的青春期,教师们倾注了全部心血。
每年儿童节,学校组织初一学生到空军基地举行“告别金色童年”退队仪式。仪式上,全体学生最后一次出队旗、唱队歌,进行唱歌比赛、踢球、放风筝。在出团旗、唱团歌的热烈氛围中,孩子们挥手告别童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愿所有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让我帮助你。”步入萧红中学“共青团爱心超市”,不绝于耳的便是小管理员的朴实话。
据萧红中学政教处主任常秀红介绍,在“全就学”活动中,为让孩子体验“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和“助人为乐”的真正含义,萧红中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捐献衣物书籍及基金,建立“萧红中学共青团实践体验基地”。
记者在爱心超市看到,“爱心书屋”整齐摆放着七大类600多册图书。这些书是同学们从自家选出的,其中一些是精装的或全新的。为不让一个贫困生失掉资助的机会,爱心超市对贫困生进行调查登记,设计“需求表”。在“少吃一根冰激凌,节约奉献爱心”的倡导下,同学们把省下的零用钱纷纷投入“爱心基金”捐款箱。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管理。孩子们体味到“帮助他人、分享幸福”的快乐。弘扬萧红精神,促养成教育
萧红中学以女作家萧红命名,萧红的精神是“爱国、团结、自强、奉献。”副校长姚欣波介绍,在养成教育中,学校抓住“萧红精神”这一生命线,向全校师生提出“校长以萧红精神治校育人,教师以萧红精神教书育人,学生学习萧红精神做一代新人”的口号,用萧红精神影响学生。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思品课、黑板报、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渠道进行渗透,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大会,每两周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每周开一次主题升旗校会、主题班(团)会、班干部会,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声势。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我是萧红人”主题教育活动,以“自律、尊重、责任”教育作为切入点,实施“三个文明”、“三个做到”、“三个自我塑造工程”。“三个文明”是: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三个做到”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创设“今日我以萧红为荣、明日萧红以我为荣”的氛围。
“我的存在不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与“我的存在让我周围的人感到幸福、快乐”,这是萧红中学学生的基本道德准则,他们用实际行动争做文明小公民,人人做到“六不三管住”,即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嘴;不攀折树木,不乱涂乱画、管住自己的手;不践踏草坪,不乱穿马路,管住自己的腿。心德相融,度过毕业敏感期
在升学压力下,毕业班学生学习紧、心理烦躁、难管而不服管以及其它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品德教育也往往被忽视。萧红中学抓住这一特点,深入毕业班学生的内心。
常老师介绍,萧红中学开设全天免费开放的心理课,由已获得心理咨询认证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设心理课,学校准确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较好地引导孩子。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由“他律”变为“自律”。现在,学生在毕业学年一直健康稳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勤的耕耘在孩子们身上结出累累硕果。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各项活动秩序井然,诚信、有礼、团结、向上的良好校风正在形成。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