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三日电 题:青藏高原上的管线兵
作者 丁继东 陶社兰
总后青藏兵站部某管线团三级士官付超是个“爱捣鼓”的兵。团里旧设备要送去修理了,一听说修理费很贵,付超会申请先“捣鼓”一阵,机器大部分时候还真就让他“捣鼓”好了;新仪器设备落户团里,付超也肯定是那最先“捣鼓”机器的人之一。
久而久之,付超确实“捣鼓”出一些名堂来:他是该团第一个独立进行管线输油自动化编程的操作员;他成功排除数十起机器故障,为部队节约经费五十多万元;他带出的兵有八人当了班长、五十多人考取了职业技术证书;他本人先后被评为“优秀班长”、“自学成才先进个人”、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不久前,付超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被总后勤部评为“总后士官人才优等技术标兵”,受到军委领导的接见。
谈起当初离开家乡湖北第一次来到青藏高原的感受,付超承认:荒凉,感觉人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很孤独。分到管线团后,他时常望着绵延至天边的格拉管线出神,如果没有人对管线进行长年维护,拉萨至少没有今天这么繁荣富强,看来要想真正做好一名管线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付超想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书,他要在这片荒原上用知识和行动证明,他肯定能成为一个好兵。
购书共用去他两百元钱,这对于当时才拿几十元津贴的付超来说,实在是笔不小的支出,但他认为很值。从此,他白天跟着老战士在实践中学,夜晚埋头读书向书本请教,六本二十余万字的学习笔记使他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个中专生向高原管线兵的成长。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建设的开展,一大批新型的仪器设备落户到付超所在的团。这让付超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他赶上了格拉管线由机械管护向自动化管理的好时候;不安的是,他所具有的水平还达不到要求。付超变得更加爱学习了。付出总有收获,他成为团里熟练操作新装备的第一批骨干、第一个能独立编程的操作员。
有段时间,团里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视频信号传输不稳定、主机总是无故死机,影响了输油调度和油库区安全操作。有人建议等技术员出差回来后再修理。付超主动请缨。不到一天时间,他排除了故障,监控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还有一次,自动化控制操作系统经常出现不实际的报警和假参数,付超经过几十次实验,成功地修改了不合理和乱报警的参数值,并增补了十几项实用的输油动态参数,彻底解决了假参数和乱报警的现象,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成熟和稳定,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发生。
付超不仅自己爱“捣鼓”,他还带着战友们跟他一起“捣鼓”。有的战士不愿意学,他就“逼”着人家学。为了讲好站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课,付超在教学电脑上预装各种模拟软件、制作授权加密钥匙等就花费了几天功夫。由于准备充分,故障设置难度合理,听了他的课,战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实用,拿来就能用。
入伍九年来,付超刻苦钻研数字化管线知识,不断总结完善革新成果,为格拉数字化管线的安全高效运行贡献出他的聪明才智,在四千里青藏线上写下了一名高原士兵多彩的人生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