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夏令营全体营员合影(青岛台办供图)营员们在孔府合影留念(青岛台办供图)
营员们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刚下生产线的青岛啤酒(青岛台办供图)
中国台湾网8月4日消息据青岛日报报道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相识不久却结缘甚深,见面时脸上洋溢灿烂笑容,分手时“哭得眼泪稀里哗啦”……由青岛市政府台办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夏令营8月1日圆满落下帷幕。短短一周时间,浓浓亲情跨越时空,两岸学子亲如一家,结下深长的友谊。
由青岛市政府台办主办,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承办的这次夏令营,是近年来青岛市举办的台湾学生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夏令营,新面孔多,首次到大陆的台湾大学生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交流面广,共有来自台湾大学、交通大学、实践大学、淡江大学等10所台湾知名高校的85名师生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师生朝夕相处,无所不谈,深化了感情,彼此留下了美好回忆。
7月25日晚上,两岸大学生彼此见到了第一面。大家围坐一起,共进晚餐,彼此介绍着各自的学业情况、兴趣爱好,相互询问一些学习、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掌声笑声不断。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田晓春同学说:“尽管是初次见面,但大家心里却一点也不觉陌生,越看越面善,越看越亲切、舒服,仿佛有个磁场一样的东西在吸引着对方,互相欣赏,很是投缘。我发现大家身上竟然有着那么多共同的东西。当然,文化、语言等不少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但这些差异不仅没有形成障碍,反而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对方的吸引力。”
这种彼此的引力在随后的几天里愈发明显。在青岛,两岸学子一起逛台东夜市、品尝风味小吃、游崂山、八大关风景、登泰山、览孔府,彼此间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大家心里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融洽、亲近和默契。台湾实践大学财政金融系的涂姿宇、林欣颖等同学告诉记者,这次夏令营活动,让她们深深感受到了齐鲁大地源远流长的孔孟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领略了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景象,而两岸师生间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交融和亲密无间的情感交流也将会令人永远难忘。
浓浓的亲情也一直在感动着家长。陈欣俊先生和太太是唯一陪孩子来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家长,他们的两位漂亮千金,分别在台湾东海大学和世新大学读书。在游览泰山的路上,记者与他攀谈起来。“跟随两位女儿来参加活动,是不是因为有些不放心?”记者问。“不是的,”祖籍河北的陈先生解释说,“尽管孩子们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但这是到大陆来,我们还是感到很放心的。我和太太这次来,主要还是想游览风景名胜,了解大陆的发展变化,同时体验一下回家的感觉。”他说,很久就想到大陆来看看,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他表示,看到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无所不谈,过得那么开心,他和太太感到很欣慰。
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专业的苏之涵是通过“台湾齐鲁文经协会”独自一人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但她说一点也不孤单。她这次来青岛还肩负着一种家庭的使命。因为她太祖父、太祖母都出生在莱西。所以这次除了与同龄人交流外,还要代表家人祭拜一下祖先。她告诉记者,和大家一起参观游历青岛、泰安、曲阜等地,对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块土地。
在夏令营活动即将结束之际,营员们更加依依不舍,都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台湾大学的沈佑龙同学说:“感谢大陆师生和青岛台办方面对我们热情地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照。这次最大的遗憾就是行程紧、时间太短。”他希望两岸高校之间架起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密切联系、加强往来,高校间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历的工作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他说:“当得知台湾学生可以享有与大陆学生同等入学条件时,我感到很振奋,我希望将来能够到大陆的一所高校继续深造,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还有不少台湾师生表示,期盼两岸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几位同学还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这次从台北到青岛中转香港,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往返机票为16500多元新台币(1元人民币约合4元新台币),如果从台北可以直航青岛的话,无论费用还是时间,都将节省一大半。
据青岛市台办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搭建平台,推动青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地关系日益密切,交流领域日益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合作不断深化。今年上半年,又举办了一系列交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全市接待来青台胞11956人次,今年以来累积批准台资项目35个,实际利用台资2.11亿元,同比增长96.1%。
台湾实践大学的陈宗煦老师说,无论从台湾看青岛,还是从青岛看台湾,我们都同属一家人,尽管高校的培养重点和教育领域各有不同,但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内涵是相通的。他引用海大“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说,我们要有海洋一般广阔的胸怀,去看待和包容事物。他说,这次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段美好时光,可以用“同根同源、千里情缘、圆满成功”这三句话来描述。(中国台湾网、青岛市台办、青岛日报联合报道)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