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要是我儿子也能加分,孩子就能以正取生身份录取到五中了,也不要花这么多冤枉钱。”学生家长林雪峰感叹说。而林雪峰的感叹并非空穴来风。
“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其控股企业主的子女在高中招生录取时,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 ”这是日前福建省漳州市教育局公布的中考录取政策之一,外商子女也参照执行。
此政策一公布,漳州市乃至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争论焦点在于: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漳州市教育局的加分政策,是否会损害教育公平?
一样考分 两种命运
因为有个好爸爸
今年中考,来自福建漳州市芗城中学的王全考了336分,其中政治科目为“C”,物理为不及格“D”,但他依然有可能跨入漳州市第一中学――当地最好的学校。而按照漳州一中公布的录取分数线,“正取为404分,择校也要达到了377分”。
同龄人梁世福的考分和王全属于同一档次,他只能进入一所三流中学。
迥然不同的命运缘自于漳州市教育局招生政策。相关政策规定,自2006年起,凡是经市政府办审核公布的2005年度漳州市民营企业前100名的纳税大户,“其控股企业主的子女中考均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外商子女也参照执行。”
给王全带来好运的是他爸爸――王文,他是福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2005年,该公司“销售收入为3.4亿元,纳税高达1029万元”,这家民营企业因此荣膺市政府嘉奖的“2005年漳州市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称号。另外,王文还入选“2005年漳州经济建设功臣”。
有了爸爸的“双保险”,16岁的王全中考顺理成章地加了20分。
今年,漳州市共有106家民营及外资企业纳税大户的子女有资格申请加分。
“凡是纳税超过300万的民营企业,即可享受加分政策的待遇。”漳州市教育局中教科负责人吴丽娜,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长长的经市政府审核的纳税大户名单。
纳税300万 子女加20分
“尊重关心企业家”
“给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子女加分政策,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统一要求制定的。”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陈坪松说。
在漳州,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市领导们最为用心和关注的工作,因为这是关系到领导工作成绩的头等大事。
“民营企业将会成为推动漳州市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漳州市经贸委中小企业科科长钟文枞说,到2005年底,漳州市民营企业已达6300多家,实现产值100多亿元,民营企业纳税额已占全市总数的40%。
去年,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上任伊始,提出要“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2006年3月6日,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囊括了从税收到土地,从企业维权到社会服务等40条全方位“力挺”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其中就有,“民营企业的控股企业主的子女在高中招生录取时,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
“企业家对子女的教育尤其关心,也比较注重社会地位的体现,喜欢被尊重,加分政策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体现政府对企业家子女的照顾,能让他们感受优待,投资更加安心。”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一负责人说。
在市长办公会上,对于如何确定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的加分标准细则时,最初大家还有些争议。“有人认为纳税前100名的民营企业就可以加分,但考虑到有些企业没来参评而漏选,‘一刀切’会挫伤那些纳税大户的积极性。”钟文枞说,最后市长亲自拍板,统一了标准:只要纳税300万以上,其子女中考就可以加20分,“等以后经济水平上去了,300万标准还可以相应提高。”
有人理解 有人忧心
教育要不要公平?
纳税大户子女可享受加分政策一经报道,立即引来了一场关于教育公平的大讨论。
网友:为地方经济多作贡献,可以理解
“分不够,钱来凑。纳税大户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社会为何不能投桃报李?”一位网友在当地教育论坛上说,对老百姓的子女而言,或许不公平不要紧,但“吃亏要吃在明处”。“给纳税大户子女加分,这是一种‘看得见’的不公平,总比那种表面公平、背地搞暗箱操作要强吧”。
网友“满地开花”认为,漳州市出台是一项地方政策,能起到鼓励企业家照章纳税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多作贡献,可以理解。
专家:破坏教育公平,加剧社会不平等
福州大学社会系副主任甘满堂说,“漳州市制定的这个政策,是把财富作为衡量入学的标准,并使它成为一项制度化的公共政策。‘起点不公正’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破坏教育公平的原则。”
“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强烈地影响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好学校的竞争已经逐步延伸为学生家长经济能力和社会权力的竞争。”他解释说,“以财富的多寡来决定加分,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界人士:对其他考生实际影响不大
但漳州市教育界人士并不担心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从政策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对教育公平影响不大,对其他考生实际影响也不大。”陈坪松说,去年,全市没有一个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来申请加分的措施。“今年,也只有王全一人来办理申请加分政策。”
陈坪松说,民营企业老板不一定在乎这样的优惠政策,他们的子女有的去外地读书,甚至到国外读书;另外他们的孩子可能还小或许早就过了上学的年龄。“我们主要是通过这样的优惠政策,来宣传、营造出一种尊重、关心民营企业家的氛围。”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