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樵通讯员孙击翔)麋鹿为什么叫“四不像”?中华鲟是如何进行人工繁殖的?8月3日和4日,楚天科普夏令营的60多位营员,来到石首天鹅洲湿地保护区和荆州长江水产研究所,与麋鹿、中华鲟亲密接触。 天鹅洲上,麋鹿安居乐业
3日下午,营员们来到石首天鹅洲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片湿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快看,那里有只麋鹿。”沿着泥泞的小道向前走,芦苇荡边一只麋鹿跃入眼帘。它一边品尝着自己喜爱的食物,一边机警地四下观望,憨态可掬。
“叔叔,为什么麋鹿被称为‘四不像’?”一位小营员问道。保护区工作人员说,麋鹿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所以得到“四不像”的美称。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湖北自古就是麋鹿繁盛之乡,春秋时代,就有“荆有云梦,麋鹿满之”的文字记载。但是,到了19世纪末,由于战乱、洪灾和人类过度猎捕,致使野生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1993年和1994年,保护区引进64头麋鹿,在这里放养,目前已发展到近700头。”保护区一位专家说,保护区内大面积的浅水滩、芦苇地,是麋鹿安居的乐土;240多种植物,为麋鹿提供了充足的食料。
后湖岸边,中华鲟繁衍生息
昨日上午,营员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养殖基地。该基地位于后湖岸边,是人工培育中华鲟理想的场所。
在一个水池内,一条长约2.5米的中华鲟时而飞快地划过水面,时而潜入池底不见身影。其优美的身姿,惹得营员们发出阵阵惊呼。
“它的吻端尖,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搜寻水底的食物。”长江水产研究所负责人李罗新说,中华鲟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它们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近一亿四千万年,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堪称“水中活化石”。
中华鲟的寿命较长,可达40龄以上。由于许多水利工程忽视生态平衡,致使其有濒于灭绝的危险。李罗新说,研究所每年捕捉一定数量的中华鲟,进行人工繁殖,将卵孵化成小苗后进行培育,再投放到长江,以达到人工放流增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