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文汇出版社在书展期间推出了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教育界、文史学界的大学问家林汉达的《东周列国故事》及《三国故事》这两套“林汉达通俗历史经典”丛书。在昨日的研讨会上,学者纷纷指出,当下的历史故事正呈现戏说成风之势,此时推出经典有着相当的现实意义。
林汉达在《东周列国故事》序中谈到了其创作历史故事的目的,他表示,作为华夏子女必须了解一些关于自己国家正确的历史知识,必须看到一些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而言,历史“演义”和历史“戏剧”臆造过多,中国青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可谓极其贫乏。“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
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指出,历史是记忆的程序,它不该被歪曲,更不该仅仅被戏说。正统的历史经典应该如接力棒般代代地流传下去,使每一辈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养分。“眼下,年轻人大都热衷于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历史解构小说,这和整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品三国》比作李宇春的话,那《三国故事》就是李双江。从真正的文学内涵与传承价值来说,后者绝对要更高一筹。”
通俗易懂却又趣味盎然是林汉达历史小说的一大特色。林汉达曾在早年便提出了“文化三化”,即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通俗化是叫人容易看懂;口语化就是要能“上口”,朗读出来是活的语言;规范化是要合乎语法、修辞和用词习惯。
文汇报“笔会”主编刘绪源指出,林汉达历史经典的出版正是对平实文风的召唤。
据悉,这两套书分别以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2版《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中华书局1978年8月第1版《前后汉故事新编》和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三国故事》为底稿,修订了少量文字上的错漏讹误,并对其中古今地名的注释和人名、地名的注音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对和校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