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夜抵达厦门,船上我市5位专家参加了刚刚完成的科考海底2850米的岩芯 刘罡 摄电视抓斗 刘罡 摄 电视抓斗入海作业。林荣澄 摄
本报讯(记者陈进容)科考船“大洋一号”昨夜抵达厦门,与它的壮丽旅程相比,昨晚的停泊很低调。它刚刚完成10个月的航行,走过四万三千多海里,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完成多学科环球海洋科考。
今天上午,我市在国际旅游码头举行盛大欢迎仪式,明天,将举行“大洋一号”船公众开放日,一些涉海单位的社会人士将被允许登船参观。
早在今年3月,本报就曾专版报道过此次环球科考的有关情况,厦门有两位专家和3名研究生随船参加科考。他们分别是国家海洋三所的林荣澄、邵宗泽研究员和研究生刘欣,以及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洪宁、刘如龙。
“大洋一号”作为我国大洋考察的主要海底作业平台,海上调查11个航次,总航程26万多海里,相当于绕赤道约12圈。
“大洋一号”是从俄罗斯购买的,为了能胜任科考,增加了海底3000米、6000米光、声探测设备等,还配备了水下摄像系统和各种取样器、传感器等。此外,6000米深海照相机、6000米深海锚、超长程定位系统等进口尖端仪器设备更令“大洋一号”如虎添翼。
在刚刚结束的科考中,“大洋一号”在印度洋中脊发现了喷着黑烟的“海底热液活动区”,还获得了热液硫化物样品和极端环境下生物样品,很有价值。
专家说,在“海底热液活动区”,不断喷出浓重的黑色、白色或黄色的热液流体,随后结晶堆积,归于沉寂。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基因资源,其中,热液硫化物,富含铜、铅、锌、金、银等多种金属元素,是极具开发远景的潜在资源。热液区环境极端恶劣,氧含量远远低于正常环境;压力达到3000米高水压;没有光线;海底热液喷口温度达400℃;并且热液喷发能产生二氧化硫等剧毒物。但是,这里不仅生存着细菌等微生物,还有鱼、虾、贝等。
船上的先进装备
深海岩芯取样钻机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澳、俄等少数发达国家有能力研制该类设备。以往采样都是采用海底拖网的方式,就像渔民撒网捕鱼一样,可能会网到很多条鱼,但是无法确认哪条鱼是在哪个区域捕到的。用了这种钻机,能够准确定位,资料的精确度大大增加了。
电视抓斗
电视抓斗,外观看有点像我们常见的掘土机的抓斗,只不过这只抓斗是长眼睛的,它可以伸到大海深处5000米以下挖取海底样品。作业人员介绍说,电视抓斗在本次科考中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在印度洋抓取活的热液硫化物样品时,3000-5000米深海海底的热液喷口的温度高达400℃,大气压300-500个,科考队员说:“当我们操纵电视抓斗在喷口中心区域作业时我们也都捏了一把汗,但事实证明,我们自主研发的电视抓斗技术性能是卓越的,顺利完成了取样工作。”陈进容(来源:厦门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