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姜樾《中国技术市场报》记者曹括之)昨日,本报刊登了古文化街将推出“放河灯、思故人、带福归”的文明祭扫活动后,立即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许多人昨天下午就拨打热线报名,截至今天8时,已有将近两百名读者报名参加活动。 同时,在读者热线中,文明祭扫再度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作为今晚传媒集团、南开区政府、天津市房产总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6·古文化街百日文化夜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放河灯、思故人、带福归”的祭扫活动将被安排在8月8日(农历七月十五)的19:30至21:00,届时“亲水平台”附近的海河上将会飘起点点烛光,情思如画。许多读者在看到该活动的报道后,立即拨通了本报95070666的新闻热线积极报名。与此同时,一些热心的读者还在电话中表达了自己对不同祭扫方式的看法。年逾六旬的张德勤老人在看过了本报昨日的《今晚谈》专栏后,颇有感触地表示,每年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扫高峰,大街小巷的路口都会堆满焚烧过的纸灰。采用烧纸祭扫的人大多数只是从众心理,而这种传统的祭扫方式对环境造成破坏。一位小学教师刘淑惠女士也在来电时坦言:“最近几天已有人在路边烧纸,不禁让人想起过世的亲人。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如网上祭扫等多种文明的祭扫方式,相比之下,烧纸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还增加了不少清理工作。”家住河北区中山路的徐建国先生特别提倡“放河灯”的方式,每年中元节都烧纸的徐先生感叹,以前带着没上学的儿子烧纸,看到路边人们默默烧纸,孩子总会有些害怕。要是改成放河灯,不仅可以达到祭扫的效果,而且还文明环保,所以不管住得多远,他都愿意报名参加这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