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8月6日电(记者 丛峰)一路公交车就能引发一项重要的机构改革。这可不是玩笑,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都市还真就为了一路公交车的开设,改革了交通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
2004年2月,一位成都大学教授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将城市公交线路延伸到十陵镇。 因为随着成都市的发展,拥有14万师生的成都大学已迁至十陵镇,另外还有一所重点中学也将迁到这里,加上十陵镇原有的8万居民,20多万人面临“进城难”的尴尬。
接到这一建议书,市交通局、市政公用局很快派人来了解情况,并表示确实应该延伸或新增公交车到十陵镇。然而,数万十陵人翘首盼望的事情,直到2005年8月,第一班周末增开的公交车才驶进十陵。为什么呢?原来有车的部门建不了站台,有站台的部门管不了车,协调来、协调去,就拖了18个月。
开通一路公交车要耗时18个月,一件小事充分暴露出当前运输管理体制的落后。成都市交通委员会主任黄平说,按当时的管理体制,公用局负责城市公交和出租客运,就是“管城里头的”;交通局负责长途客运和县(区)市之间出租客运,就是“管城外头的”。城里的车开不到乡下去,城外的车进不到城里来。
这种部门分割、职能交叉的现象,既造成了交通运输资源的浪费,给群众带来了麻烦。有时交通局开了一趟车叫503路,恰好公用局也开了一趟503路车,两趟车一个名字,去的却是两个方向,让群众晕头转向。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原来的乡村变成了城市或市郊,那种按以前行政区域划分的城乡交通运输管理范围,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了。
仅仅一路公交车,使成都市管理层认识到,在城乡统筹发展面前,城不管乡、乡不管城的城乡分割管理传统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改革的探索首先从一些郊县搞起。2004年8月,311路公交车第一次开进了郫县安靖镇方碑村站,取代了以前的乡村客运。实际上,这个村与成都市主城区之一的金牛区仅隔着一条20余米宽的小河,多年来却只能遥遥相望,公交车开到河对岸就再不往前走了。从试点开始到2005年11月,郫县共开通了23条公交线路,实现了镇镇通公交车,县域经济迅速发展。
2006年1月20日,成都市撤销了交通局和市政公用局,重新组建成都市交通委员会,总揽负责全市城乡的公路、水路、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既管城又管乡,既管规划又管协调,形成了一个“大交通”的管理新格局。
新型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立,科学管理的高效率开始显现,城乡固守多年的“二元”体制坚冰开始融化。今年初,一场大雾突袭了成都市,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至四川省内的多条铁路支线也停开了,约60多万返乡或途经成都的旅客涌入各大汽车站,黑压压、密麻麻,情绪不安,形势紧急。
在此情况下,成立仅一个多月的成都市交委开始显现威力了:马上从市公交公司抽调100辆公交车投入短途客运,再把短途上的中高档车抽出加强长途客运;请公安交警部门配合,警车开道,为载满旅客的长途客车开路,雾中抢运。短短十几个小时内,成都市便迅速化解了这一春运期间的大难题。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就麻烦了,想解决问题要协调几个部门,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成。这一次的事实证明,体制、机制创新也是生产力,最出实效。”黄平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