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风险促使各国再次祭起加息的大旗,一股加息浪潮席卷全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全球加息的热潮和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多,我国是否也会跟进呢?
笔者认为,虽然全球主要工业国都处于新一轮加息周期之中,但是我国是否加息归根到底还是由国内经济情况决定。
(一)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消费需求虽然有所增长,但相比于投资需求并不显著(仅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驾马车——外需出口4286亿美元,增长25.2%,增速回落7.5个百分点(而进口增长则加快7.3个百分点)。综合来看,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不可持续,而消费需求难有较大扩张,因此部分行业(主要是粮食和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二)从价格指数来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1至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仍属温和上涨。但是,从物价走势(见左图)可以看出,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自今年4月份以来出现了明显上扬趋势,6月份前者达到6.6%,后者也有4.8%;而另一方面,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这些终端需求价格指数却较为平衡增长(1.5%)或下降(后者为-0.2%)。企业生产投入成本在上涨,而产品价格却下跌或上涨不多,将来势必造成生产消费类产品的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三)从加息影响来看,首先,加息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成本,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但效果并不明显。再次提高利率仍然可能起不到紧缩货币的作用,如果大幅提高利率反而会使企业负担大大加重,造成利润率下滑,甚至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
其次,如果同时提高居民存款利率,存款增加会替代居民消费,消费相应下降显然与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求相左。
再者,如果存贷款利率不同步提高,加息后银行利差扩大将刺激银行放款的积极性,贷款会继续增加。但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贷款违约风险提高,有可能提高不良贷款比率,这对于深化金融业改革不利。
最后,美国连续第17次加息,目前联邦基准利率为5.25%,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这可以有效阻止热钱的流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如果采取加息政策,则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冲突。
因此,在宏观调控工具中,加息并不是适时之举。考虑到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国内就业状况,预计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小。由于货币供应量仍然处于高位,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到消费价格指数上,未来通货膨胀率会逐步提高。因此,政府除了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业进行清理整顿以外,还会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收缩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是否需要更为严厉的政策,那要根据新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后的效果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