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北不过4公里的村庄,海拔却相差60米。一遇天旱,庄稼就有颗粒无收之虞。而就在这一片几乎撂荒的旱垣上,一个累计投资2700万元、存栏达上百万只鸡的养殖园区却拔地而起,园区年成交额达3000万元,村民为此人均收入达5000余元,成为声名远播的“三晋第一鸡庄”。 而改变这个过去曾以贫困闻名全县村子的人,就是曲沃县史村镇周庄百万只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主任杨致海。
2002年初,杨致海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在村南的旱垣上规划了一个占地400亩、拥有396栋200平方米鸡舍的养殖园区。接着他又采取财物抵押、十户联保的形式从县信用联社贷了400万元,开始了他修路、打井、引电等基础性工程。在外出考察的基础上,他亲自设计了标准化的鸡舍,并用90万元买回了47万只“海兰褐”种鸡。一年后,首批饲养的60户村民全都发了财,除掉成本,一栋鸡舍一年净赚两万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一场袭击南北的瘟疫袭来,一些饲养户的鸡开始生病,起先是打蔫,之后是死亡,每天死亡一二百只。他急忙请来了畜牧专家,采取了分体实验,在排除鸡瘟的情况下做了对症治疗,患“法氏囊”病的鸡全部治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的一段日子,鸡蛋一下堆积了30吨,饲养户又是忧心忡忡。“卖不了的放到我家里来”。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宽慰了群众的心,让他们看到了村干部的一份责任和希望。杨致海找到镇领导和农业局调产办的同志,求他们在网上发布鸡蛋销售信息。很快,山东、湖北、河南的“倒蛋部队”闻讯而至,堆积鸡蛋销售一空。
2004年,396座鸡舍全都顺利分包到户。5年来,周庄鸡场先后实施了三期建设工程,累计投资27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592万元。仅2005年一年就销售鲜蛋7000吨,实现利润450万元。
本报记者 乔明亮 本报通讯员 裴振龙 许涛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闫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