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今年以来,外资并购重要行业排头兵的新动向引起了高层关注。
6月28日晚,《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意见》出台后,近年国内迅猛增加的外资并购案将因此降温。
洛轴并购案恰逢此时。8月2日,国务院调研组一行抵达洛阳,就德国舍弗勒并购洛轴一事进行调研。
国务院调研组抵洛
8月2日下午,燥热多日的古都洛阳突降疾雨,雨后的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洛轴)湿润而平静。但随着十余辆黑色轿车驶入厂区,这家已有52年历史的全国第三大轴承企业旋即陷入热闹和忙碌之中。
此次做客洛轴的是国务院调研组的一行7人,他们分别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国资委、商务部、国防科工委。遵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对洛轴重组所做的“了解情况、提出意见”的批示,调研组深入洛阳,为这家深陷经营困境和改制风波的老牌国企寻找出路,同时听取省、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在外资并购洛轴上的各自说法。
8月3日,商务部在京召集参与重组洛轴的德国舍弗勒(Schaeffler)集团、浙江天马轴承股份公司等企业听取意见。7月20日,商务部已经听取了包括上述企业在内的重组各方的工作汇报。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近期频频见诸报端并引起巨大争议的关键行业外资“斩首式”并购(即外资选取处于“行业第一”的企业并购),如凯雷控股徐工、舍弗勒收购洛轴,国家主管部门不仅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介入——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这些并购的终审者和把关人。
在逐渐主导甚至控制了国内的胶卷、日化、零售等竞争性领域后,外资开始向农业、能源、机械等基础性行业进军。如何在引入外资的同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自我保护之间寻找平衡,正成为政府亟须破解的全局性新课题。
在此背景下,国家五部委的洛轴之行或许只是一个开端。
态度:帮助洛轴实施政策性破产
8月2日上午到达洛阳后,国务院调研组先是听取了河南省、洛阳市相关部门和洛轴的工作汇报,之后前往洛轴实地调研。
一位全程参与当天活动的洛阳市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国务院调研组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洛轴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寻找解决对策;二是听取各方对德国舍弗勒整体并购洛轴的意见。
脱困与改制是洛轴近年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重重阻力,这两大问题不仅久拖未决,而且愈加复杂。
各方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国务院调研组持温总理批示来到洛阳。参与调研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对于洛轴的困境,调研组的态度是,积极帮助洛轴实施政策性破产,但具体政策和措施还需商议。对于舍弗勒并购一事,调研组只是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并没有明确表态。
对洛轴重组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国家层面如何界定轴承产业的性质,以及明确是否要对外资进入这一产业进行限制,这也是重组各方最为关心的焦点。但国务院调研组的沉默,使得这一争议不断的问题愈发充满悬念。
并购之争:是否危及产业安全
在国家政策明朗之前,争议仍在继续。
“我们仍然坚持以前的看法,外资并购洛轴会危及产业安全。”8月2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郑如辰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据了解,轴协认为洛轴是我国轴承业的代表,其核心技术事关我国制造业的前途命运。如果被外资并购,关键技术将落入外资手中,必将影响产业安全。
舍弗勒并不是第一次参与中国企业的并购。该集团旗下的FAG轴承公司曾与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铁路轴承。通过“合资——控股——独资”的路线,舍弗勒由此拥有了中国铁路轴承市场25%的份额。如果再通过收购洛轴控制后者拥有的铁路轴承市场30%的份额,舍弗勒将成为中国铁路轴承市场的垄断者。避免重蹈西北轴承覆辙,也是反对方提出的重要理由之一。
然而在舍弗勒和洛阳市国资委看来,反对方的意见缺乏政策依据。他们查阅相关文件后发现,轴承在国家2004年颁布的《外商投资行业指导目录》中并不属于限制行业,在振兴装备业规定中明确需要限制外资进入的16大行业里,也不包括轴承产业。此外,外资收购国内轴承企业早有先例,只是规模较小。
“如果需要对轴承行业进行保护,国家就应有明确的政策出台。否则就应放开,通过市场竞争使行业从混乱无序走向规范。”洛阳市政府一位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反对方提出的“危及产业安全”的说法,他个人甚至感到有些“震惊”。
资深投行人士、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认为,“如果以产品可能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为借口,阻碍本来可以成交的交易进行,整体来讲会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王冉建议,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产业安全委员会,对徐工、瓦轴所在的机械、轴承等产业的性质及开放政策进行明确,他强调,可以划圈,但不应划得过大。
政策信号与洛轴出路
目光再次集中到政府身上,无论是凯雷-徐工收购案,还是舍弗勒-洛轴并购案的当事各方,以及更多的业内外人士,都在等待中国政府的表态。
在政府正式发言之前,有关部委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诸多猜测。
7月12日,商务部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报的《关于洛阳轴承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紧急报告》做出回复称: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我国重点、敏感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商务部会更加严格依法审批。同时,商务部已要求地方商务部门按规定及时上报该项目进展情况,并建议将洛轴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尽早向国务院或相关部门反映。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也对洛轴高层表示,洛轴与外资的合资合作可以谈,但并购要上报国务院批准。
记者获悉,按照有关规定,洛轴重组涉及的资金规模超过1亿美元,应报国家发改委进行核准。
商务部还在洛轴问题的复函中表示,该部正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修改2003年公布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加强对外资并购的进一步规范和管理。
这只是国家规范外资并购的动作之一。近期,国家对外资进入装备制造业、房地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意见,并加紧出台《反垄断法》。市场人士据此认为,国家已经重新评估外资进入各个行业,尤其是参与国企改制所带来的利弊得失,政策的重心正从“积极吸引外资”逐步转向“提高外资质量”。
长期以来,外资被视为国企重组改制的有效手段,它为众多濒临困境的国企注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但对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积累下来的企业负担过重、冗员过多等现实难题,引入外资这种市场化手段似乎并不能完全破解。
舍弗勒对洛轴的重组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舍弗勒承诺接收的洛轴员工只有7000人左右,而洛轴的在册员工约2.7万人,富余员工的分流与安置成为省市政府及重组各方都很头疼的问题。
“解决好减债减负、职工分流安置和体制、机制创新三大问题,是洛轴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推进洛轴改革的关键。”洛轴董事长常保良在7月18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
在企业内部改革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且最佳时机已经错过的情况下,洛轴的出路似乎要更多地依赖于外力。洛阳市国资委一直倾向引入国外资金和管理的同时,对洛轴进行彻底变革。但问题是,外资是最理想的选择吗?
(据《经济观察报》)
[链接]
徐工是否贱卖国资委即将有定论
去年10月25日,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与凯雷签订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和《合资协议》,凯雷将以3.75亿美元的总价,持有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份。
今年6月8日,向文波在其博客上发表“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一文。此后,凯雷收购徐工一案引起全国范围内的争论,争论的风波不仅在国内,也波及国外,引起了国际性的关注。
记者近日获悉凯雷收购徐工案的最新进展情况:商务部在听取地方政府和行业意见以及内部商讨后,决定先听取国务院国资委的意见,之后再进行定夺,国资委将评判股权转让价格是否被“贱卖”。
消息人士称,由于我国产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健全,徐工的起重机也不在汽车目录下,而归于工程机械类,有关方面还难以作出威胁产业安全的结论。至于价格,因为涉及国资出让,应该由国资管理部门来权衡。(证券)
百名经济官员研讨外资“斩首行动”
在7月31日发改委召开的“第29期发展改革研究班”上,与会100多名与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官员将就6方面展开研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外资并购重点转向重要行业的排头兵这一新动向。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如果不加防范,跨国公司就有可能在我国某些行业形成垄断局面,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警惕。
对此,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观点是,“我们不应一概反对并购”,但是要通过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管理办法等进行规范管理,根据国家利益的原则适当控制。(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