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科考船昨抵厦追踪
早报讯昨天,“大洋一号”科考船在厦门举办“开放日”,这艘长104.5米、排水量5600吨的白色巨轮静卧在厦门国际旅游码头,吸引了不少厦门市民前往参观,并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到许多珍贵的海洋资料。
“大洋一号”到底是怎样的一艘船?记者两次登上“大洋一号”进行了解。
年从俄罗斯购入
“这是我国大洋考察的‘旗舰’。”穿行在狭窄的走廊里,船上的工作人员边走边说。
“大洋一号”是我国迄今最现代化的一艘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具备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水声等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条件,可以承担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地质和构造、综合海洋环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工作。
“大洋一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94年7月,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由中国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经初步改装后,更名为“大洋一号”。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曾先后执行多次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是我国开展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
现代化改造花费上亿元
进入位于顶层的会议室,记者看到,正中墙上是3米多长、1米多高的“长城”图案挂毯,一侧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茶几上摆着地球仪,布艺沙发沿墙而立。
“这是我们的‘贵宾室’。”带领记者们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样的会议室在考察船中并不多见,它为会见外宾以及进行正式活动提供了条件。
2001年,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大洋资源调查任务,“大洋一号”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进行了历时近一年的“精心打造”。2002年12月,“大洋一号”全面完成船舶以及调查设备的“现代化改装工程”。此次现代化改造共花费了上亿元。
改装一新的“大洋一号”成为了一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满足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需求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海洋调查与深海设备试验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先进武器”多为自主研发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多波束和浅剖实验室、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船上共有10多个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层和第四层船舱。
据介绍,“大洋一号”的考察设备是自主研发和引进相结合。“十五”期间,中国大洋协会自行研发并与国家“863”计划共同合作资助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技术装备开发项目,形成了部分装备如深拖声学系统、水下摄像系统、电视抓斗和各种专用取样器、传感器等,这些装备运用到了这次环球航海作业中。
具体来说,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设备有包括现代化船舶网络系统、6000米深拖光学系统、4000米测深侧扫声学深拖系统、3000米浅地层岩芯钻机以及多种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取样设备如多管、箱式、拖网等。(林泽贵丰晓飞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