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地震台监测,我市的三条主控断裂带,目前还比较平静,尚不会发生具有较大破坏性的地震
桂林地质属岩溶地貌,易发生陷落地震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保证基础设施和民居工程能够抗御6级左右地震
本报记者文烨实习生周艳琼在全国人民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不少市民打电话向报社咨询:桂林发生过地震吗?桂林还会不会发生地震?桂林在预防、监测地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地震发生前有何征兆?地震发生时如何减少伤害?
8月3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广西区地震局有关领导、专家,来到桂林地震台,考察桂林的地震监测布点情况。 有关专家向前来学习的120多名第22届全国青少年地震科技夏令营成员,现场参观了地震监测仪器,介绍了防震减灾科谱常识。
记者就此机会,走进桂林地震台,就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桂林曾多次发生地震
据介绍,桂林市被列为自治区级地震重点防御城市。全市51.4%的国土面积,包括市区、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县,均处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区域内。主要断裂有向西突出的南北弧形断裂(尧山--雁山--阳朔断裂带),北北东向(龙胜--永福断裂带),北东向(桂林--南宁断裂带全州--永福段)。
在史料的记载中,桂林曾发生8次构造地震,多发生在桂林、阳朔、平乐、灵川和临桂县境内,最大震级5.0级。桂林地质属岩溶地貌,易发生陷落地震,广西发生的16次陷落地震中,有10次发生在桂林,全部发生在抗震设防区域内。
我市龙胜、全州、资源早就发现温泉,近些年,地质部门在雁山大断裂带上及永福断裂带上钻井,也找到可供洗浴的温泉。按照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地热存在的地方,一般可育孕地震的发生。因此,桂林平时一定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据桂林地震台监测,桂林市的三条主控断裂带,目前还比较平静,尚不会发生具有较大破坏性的地震。
防震减灾不可掉以轻心
1973年,国家统一布设全国地震监测台站时,桂林地震台初建于雁山植物园附近,1984年迁点于尧山脚下,属国家基准台,也是全国48个全国速报台之一,是目前广西唯一的国家基准台,主要手段以数字化测震为主。2003年,我市12个县都成立了地震局。
桂林地震台目前不仅能监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而且已记录到桂林发生的106次小地震,但最大震级只有2.4级。桂林市发生陷落地震的特点是小震级、高烈度、破坏大、局部性。
桂林市主要发生陷落地震,这是岩溶地区地震的特点。损失较严重的是1997年发生在阳朔白沙镇岩门村的2.3和2.4级地震,造成182户人家90%的房屋掉瓦,18户墙体严重开裂,地震波及周边2.5公里。1997年发生在柘木村的1.2级地震,全村出现陷坑40个,最大陷坑面积1600平方米,有9个陷坑和多处地裂,喷沙冒水,4户村民房屋倒塌,4户危房不能使用,28户严重开裂或下沉,4个鱼塘内塌陷,水和鱼全部消失到地下。2000年发生在大埠乡八恺村的地震,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房屋破坏和生产资料受损。
有关专家说,桂林易发生局部陷落地震,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发达国家对灾难教育和防灾教育抓得好,把逃生技能都列为幼儿必修课。但我国的灾难教育还比较落后。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些接受过灾难教育的人,成功地采取了避险措施,从而死里逃生。在印度洋海难中,一位接受过灾难教育的小姑娘,敏锐地发现了海啸来袭的前兆,挽救了上百条生命。
防震减灾保平安
桂林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抓防震减灾工作,并设有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1999年,市政府制定了《桂林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3年又制定了《桂林市防震减灾规划》,切实将防震工作做到了未雨绸缪。
近年来,我市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市民防震减灾意识。我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五年来,我市共完成15个重大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三年来共完成281个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认。
记者从7月28日市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座谈会获悉,“十一五”期间,桂林将建设防震减灾应急宣传教育中心,并布点6—7个前兆监测手段,侧重制订桂林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以保证基础设施和民居工程能够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使人们住上抗震安全的住宅,把防御和减轻震害损失的工作,做在地震发生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