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平顶山讯 8月2日,狂风暴雨夹着冰雹突袭了汝州、郏县的数个乡镇,造成巨大损失(本报8月4日曾报道)。事发后得知平顶山市气象局当天曾采取了高炮防雹作业,不少群众质疑:“既然往天上打炮了,为啥冰雹还下得这么大?”
气象专家对此解释道:因未建立健全防雹体系,从而丧失了最佳战机,这个教训特别惨痛。
平顶山市气象局副局长方安民说,形成冰雹的云属于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中水分充沛,人工防雹是通过发射防雹炮弹,大量增加云中的凝结核,争食空气中的水分,抑制冰雹的增长或使其转化为雨滴落下,以达到减灾的作用。人工防雹,作业时机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除了天气的监测、炮点设立等环节外,影响作业时机的最重要环节是申请作业空域。平顶山市这次防雹作业获得作业空域时间较晚,错过了作业的最佳时机。
据统计,此次汝州、郏县暴雨冰雹受灾严重,汝州更是有5个乡镇19万余亩作物受灾,绝收3万亩左右,倒塌房屋39间,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特别是两地的烟叶受到严重打击。
“冰雹防御体系的建设应在冰雹易发区的上游开始设立作业炮点,进行系统化协同跟踪作业防御。就我市烟叶防雹工作而言,若在汝州建立防雹作业炮点,扩大防御面积,汝州、郏县一体化协同作业,效果会更好一些。”方安民说。
据了解,目前我省只有四五个县建立了人工防雹体系,而平顶山市只有郏县一家。灾后,汝州市政府已着手准备建立人工防雹体系的前期调研工作。□首席记者牛仲寒实习生张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