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8月7日电(记者王大霖陈晓虎刘娟)在一片鼓锣声中,达果村佤族村民岩儿新建的干栏式楼房近日竣工了,全寨男女老幼按照佤族传统风俗,前来参加贺新房活动,共同与岩儿分享安居工程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与岩儿同样受益政府扶贫安居工程的佤族群众还有很多,他们每家将享受政府提供的1.2万元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修建新房。
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在这个边疆地区,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已成为古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人们只要看到一些群居的标志性建筑,就知道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寨。
岩儿居住的西盟县岳宋乡达果村,是云南省较为贫困的边境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佤族群众过去大都居住在阴冷潮湿的低矮茅草房内。为了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多年来政府对这里不断实施扶贫安居工程,整齐的新瓦房越来越多,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却越来越少。
“近两年来,政府推行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安居工程补助标准,鼓励我们修建传统风格的干栏式建筑。为此,不少贫困户准备在政府的资助下,自己投工投劳修建干栏式楼房。”岩儿说,“目前修建的竹木结构干栏式佤族建筑,高大宽敞,楼上住人,防湿透风。与以往区别较大的是,敞开的楼下场地已不再作为牲畜的厩舍,而是用以堆放农用物品。”
西盟县副县长李正洪说,过去政府在扶贫中只是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却很少考虑到传统文化保护层面,结果造成不少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以后的扶贫建设,都将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尊重当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