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
“黑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道路运输市场问题,而是涉及城市形象与治安的社会问题。
撰稿/梅璎迪 杨 江(记者)
从抢客到抢地盘,从躲在暗处到公然围堵正常运营,长期以来,“越打越多”的“黑车”现象在不少城市已经成为顽症。
“黑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道路运输市场问题,而是涉及城市形象与治安的社会问题。上海已经将整顿“黑车”列为平安建设的十大实事工程之一,并明确了打击“黑车”年度的五大整治目标,即全市范围内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中心区“基本杜绝”、郊区重点路段“基本消除”、问题集中地区“明显好转”;非法营运团伙经营现象基本铲除;城郊接合部和郊区公共客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市区两级客货运输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市民群众满意度提高。
自年初以来,一场打击“黑车”的战役遍布全市范围,也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场考验。
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组建了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将陆管、公交、出租车、汽修、轨道交通五个部门的稽查力量整合起来,从过去单一的运政执法转变为覆盖全行业的综合执法,这个举措好比将五个指头捏成一个拳头,执法效能大大提高。
日前,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周和平副主任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
初见成效
周和平:据估算,上海目前约有1.5万辆黑车,主要集中在城郊接合部、商场、大卖场、新村小区、医院以及旅游景点等地方。中心城区也有部分黑车,但因为打击力量大,掌控严格,不成气候,呈零星分散状态。相比而言,郊区的黑车比较猖獗,比如朱家角景点,黑车明目张胆在营运。
我们掌握的情况,黑车从业人员主要是外地来沪的无业或失业人员以及本地下岗工人。之所以从事黑车营运,一是成本低,二是获利大。
应该说,上海对黑车的打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市中心城区,我们配备有执法大队,各个郊区也有一定的执法力量。最近我们与公安部门配合执行了三次“利剑行动”,对南汇、奉贤、金山三个区的“黑车”进行了重点打击。
每次行动前,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比如对南汇的“利剑一号”行动,鉴于当地力量不够,总队调动了外区8个大队一起配合。在“利剑二号”行动中,还出现了由区交通、公安、市政、城管等有关部门组建的紧密型“黑车”整治办架构,联动执法,在打击“黑车”、固守管理、惩治暴力抗法、维护营运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月至6月共查获非法营运机动车8721辆,主要以小型出租车为主,另查获部分公交车、货运车以及长途客运车。全市公安交警还加大了对非机动车的执法管理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已处罚非机动车违法载客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182起,暂扣车辆40239辆。
“利剑行动”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沉重打击了盘踞在郊区的“黑车”势力,比如奉贤,原先400多辆被迫散落在外经营的奉贤大众、奉贤客运、海博等出租车已经陆续返回中心城镇,重新占领了市场。
《新民周刊》:我们调查发现,有些区域几乎被黑车垄断,正规出租车根本无法运营。
周和平:这种情况的确存在。黑车司机法制意识淡薄,无视交通法规,危害到公众安全,还扰乱了正常的出租市场的运营秩序,有些甚至结成团伙,欺行霸市。比如宝山月浦地区,“宝钢十三医”周边几乎都是黑车的势力范围,正规出租车一辆都看不到,黑车司机抱团,一旦发现有正规车接近,就会“卡道”阻止。
除了以上两个隐患,黑车还严重危害到社会治安。有的黑车司机为抢生意大打出手,结成团伙。最近我们还发现有“黑吃黑”的现象,闵行地区就发生过抢劫“黑车”事件,他们先盯上一辆黑车,然后派几个人在一个偏僻路段将这辆车控制住,强行勒索,如果司机不给钱就以报警相胁。
《新民周刊》:打击黑车的难点在哪里,听说有执法人员行动时穿钢丝防护服?
周和平:宝钢地区的黑车司机有不少是原来的第一批外省援建工人。完成建设任务后,这些人不愿意回老家,而是留在当地运营黑车自谋生路。当地的黑车市场从无到有,到逐渐发展膨胀,就是从最初的一个人开黑车,发展到带动乡里乡亲一起加入不断扩充最后形成这个市场,内部关系网络错综复杂,并以此垄断一个地区的市场,阻止外人加入。我们在对这类市场进行打击时,难度相对比较大。
我们面前还有几道难关。第一是取证难,“黑车”取证不像违反交通法规可以当场指认行为,“黑车”在路边候客,你很难说它就是辆“黑车”,再加上乘客在查处的时候不配合,让我们很难获得证据。
第二道关口是执法难,暴力抗法严重。有些“黑车”司机在车上藏有管制刀具,严重威胁执法人员的安全。仅仅在“利剑二号”行动中,我们就在奉贤查处各种利器45件。闵行和奉贤地区都发生过围攻执法人员的事件,甚至有一次执法人员押送查扣的黑车,途中遭到多辆黑车围攻,把查扣的黑车抢走。
“利剑行动”初战告捷,但我们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任重道远。
“堵”“疏”并举
《新民周刊》:我们注意到在这些执法行动中,双方力量其实都是对抗性的,且对抗越演越烈,是否考虑过其他方式,比如引导?
周和平:我们的整治行动主要采取三种手段,“堵”、“查处”,还有一个就是“补”。在严厉打击的同时,对“黑车”司机晓以利害,给予出路,安排到附近的正规出租公司,目前,已经有一批黑车被招安。但是依然有人顶风行事,对此我们将加大整顿力度。
《新民周刊》:一方面暴力抗法抬头,另一方面稽查力量严重匮乏,稽查部门只能通过守候、蹲点、日夜布控等“消耗战”执法,客观上,这些措施的确冲击了“黑车”市场,但同时也增加了执法成本。
周和平: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除了打击之外,加强社会宣传也非常重要,如果能把“需”这个环节解决好了,“黑车”自然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所以宣传市民不要乘坐“黑车”和打击“黑车”市场一样重要。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将完善交通运营体系,改善市民出行服务,尽可能满足乘客需求,方便那些偏僻地区的市民出行。比如,增加区域性出租车,新增公交线路和加密班次、延长服务时间,增加区域性公交车辆。
下一步我们考虑全面启动市区联动机制,各个郊区也要联动执法,调集各个区的力量集中整治,先把“马蜂窝”端掉。因为有些“黑车”不仅仅是非法运营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治安,所以打完后还必须把工作进行下去,交给地区继续处理。
相信在我们不懈的打击和市民的积极配合下,黑车市场肯定会逐步萎缩,市民出行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
《新民周刊》:对本地“黑车”司机,做好了“堵”与“补”,给了出路,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矛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来自江浙皖一带的司机,他买的是二手车,上的是外地牌照,违法成本低,被查扣后干脆弃车。
周和平:这是一个难点,简单打击是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我们正和有关部门联系,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建议延长处理时间,对整辆车进行系统的检查,是否缴纳养路费?钢印是否正当?车籍人员是否无误……黑车被处理时间越长,违法成本越大,从而遏制其发展。
现在“黑车”第一次被查到罚款1万,第二次就是2万元,有些被查扣的黑车车主就选择放弃车辆。查扣的“黑车”放在停车场里,政府还得支付停车费,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目前我们正和相关部门研究,希望尽快制订出方案,先拿到嘉定去做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