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杭州莲花社区,城里的孩子与暑期在杭州度假的农民工子弟一起玩“瞎子遇上铁拐李”的游戏。
吴 煌摄
编者按:许多农民工外出务工时,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乡。处理好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教育问题,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个体的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目前,在关爱留守孩子方面,各地各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既充满人文关怀,又富有成效的举措。今天刊发的这一组报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从不同侧面提醒人们:关爱留守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各界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而且,只要我们想作为,就能够有所作为。
在山东阳信县城,有一所主要面向农村招生的梨乡学校,学校300多个学生中,20%以上是留守孩子。为了让这些父母在外务工的孩子能够过一个安全而充实的暑假,该校今年首次免费开办了暑期学校。
到暑期学校听故事
为留守孩子办暑期学校,在阳信县是第一次。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梨乡学校组织教师广泛进行家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为58名留守孩子登记建档,详细纪录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了翔实的暑期学校潜在生源资料。
暑期学校的牌子挂出来后,许多家长半信半疑。“不收任何费用,还能照管孩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不少留守孩子还是被送进了学校。9岁的小强(化名)是被爷爷强“赶”到学校来的。一放暑假,小强就玩个不停,下河游泳、钓鱼,捉知了……“一天到晚在外面疯玩,万一出个意外,俺怎么向娃他爹妈交代。想想还是送他到学校好。”小强的爷爷说。
为办好暑期学校,并尽可能办得内容丰富,和正常的学习有所区别,梨乡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体育、艺术、音乐、法律、历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丰富的课程。除了本校教师,学校还邀请了不少义务教师。阳信县的机关干部、退休老教师、返乡大学生等都成了义务教员。
62岁的温风东是山东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五彩云书画社副社长。他主动申请要求担任暑期学校的美术教师。虽已年过花甲,老人却干得有滋有味,直夸学生悟性高。76岁的刘连营老人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主动申请担任辅导老师,为孩子们讲革命历史。孩子们都非常佩服这个胸前挂满奖章、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也喜欢听他讲故事。
孩子有了大变化
变化慢慢出现在这些孩子身上。9岁的晓晓(化名)父母常年在广东务工,他3年来就只有6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白天还要下田劳动,谈不上对晓晓的教育。晓晓格外孤僻,不爱说话。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但一直没有学习绘画的机会。在暑期学校,晓晓参加了国画班。这些天来,他不仅画艺进步很快,而且结交了好几位小伙伴,说话多了,人也活泼多了。
梨乡学校还安排教师和一些留守孩子结对子。10岁的小帅(化名)父母离异,长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想补偿对小帅缺失的爱,一回来就给他大把零花钱。在同学眼里,小帅就像一个阔少爷,脾气暴躁,经常欺负同学,成了人见人怕的“小霸王”。进入暑期学校后,张红卫老师成了小帅的结对老师,对他关怀无微不至,回家后还安排他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现在,小帅与张红卫无话不谈,还亲切地叫她“妈妈”。言传身教和感情关怀,使小帅变了许多,吃饭穿衣不再挑三拣四,有时还会随爷爷干些农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孩子’,多花点时间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他们一定会变好的。开办暑期学校是一个好机会。”张红卫感慨。
需要各界齐关注
留守孩子的点滴变化,反馈到远在他乡的学生家长那里,他们都激动不已。在广东揭阳打工的学生家长高建波给学校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远离故土亲人,忍受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就是为了赚一点钱,好培养孩子成才。有了暑期学校,俺在外漂泊放心多了。俺在他乡给你们鞠躬了。”
对留守孩子的问题,梨乡学校校长王学军坦言,目前感到更多的还是无奈。“有些家长以为保证孩子的生活、学习费用就是对孩子负责。但是,金钱不能带来一切,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家长亲情关爱、言传身教同样必不可少。”王学军还说,留守孩子的校外行为管理还是一块“真空”,代为监护的老人和学校都难以控制,例如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就有很大的影响。
王学军说,为留守孩子开办暑期学校只是一个尝试;在正常学期内,如何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和关怀,也是个难题。“光靠学校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这应该是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共同的责任。”
“简直太神奇了”
——赣州留守孩子东莞科技夏令营侧记
谢贵芳
“妈妈再见!下雨了,你早点回去吧。”汽车开动时,江西赣州市滨江二小学生——7岁的周雨芊从车里探出头,向团聚了5天的妈妈挥着小手。她的母亲此刻在车窗外一边挥着手,一边捂着脸,不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泪水。
50名来自赣州的农民工留守子女免费来到广东东莞市,参加了为期5天的科技夏令营活动,见到了久别的父母,也感受到了城市和科技的魅力。
活动源于一次偶然
这场跨越赣州和东莞的“关爱留守孩,科技润心田”活动缘于一次偶然。
今年5月,赣州市科技局局长杨雍谨到东莞市出差,偶然看到东莞市科技馆门口的一条横幅:“向外来务工人员致敬,务工人员免费参观科技馆。”对此,东莞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明解释:“东莞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850万人。东莞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务工人员,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些便利和关爱。”
这条横幅和这番话,让杨雍谨心头一动:赣州是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100多万青壮年外出务工,而东莞又是赣州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地方。“东莞市关爱务工人员,我们关爱务工人员的留守孩子,关注点是相同的。留守孩子除了缺少亲情熏陶外,由于长期居住在乡村,很少接触科技知识。东莞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能不能组织留守孩子与父母相聚,同时让他们感受科技魅力、扩大视野?”
杨雍谨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两地科技部门的响应。100多名当地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群众慷慨解囊,为赣州的农村留守孩子捐款10万元。7月26日,来自赣州的50名农村留守孩子来到东莞。
与现代科技亲密接触
7月27日,东莞市科技馆。
“简直太神奇了!”刘鑫小朋友看着会演奏乐曲、会端茶倒水的机器人,眼睛都直了。
作为活动的一部分,留守孩子与父母们参观了东莞市科技馆。从走进科技馆的那一刻起,孩子们的惊喜就没有停过。
走进球幕电影馆,孩子们看到了梦中也没有出现过的大银幕,奇妙的电影图像让他们兴奋得手舞足蹈,逼真的立体效果让整个影院不断响起惊叫。于都县的罗凌小朋友走出影院后,还不停地说:“简直太神奇了!”刘慧小朋友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看到了模拟的“神舟六号”飞船。她高兴得不得了,非要拉着爸爸妈妈陪她一起坐坐。众多项目,让孩子和家长们目不睱接。刘娜小朋友对笔者说:“一直呆在乡里,从没有看过这么多神奇的东西,这次活动,让我终生难忘!”
“看到他们欢聚时的笑容和接触神奇科技时惊讶的样子,我们很高兴。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和留守孩子。”谈起刚刚结束的活动,李志明满意地说。
杨雍谨说:“活动启示我们:关爱留守孩子,不只是教育、民政等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任何一个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切入点。”
龙游有了“假期妈妈”
毛朝阳 胡建梅
浙江龙游县元恒信皮革服饰公司推出代农民工管护子女的举措,让农民工子女有了“假期妈妈”。
元恒信公司的员工大都来自安徽、江西、贵州等地,其中女工占90%。去年暑假,厂里一个农民工的儿子因无人看管不幸溺水身亡。农民工子女假期安全问题引起公司重视。今年暑假刚开始,公司贴出公告,鼓励员工把放假在家乡无人托管的孩子叫到身边。对16周岁以上的孩子,公司安排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每月支付800元劳务费;对16周岁以下的孩子,则辟出场地,购置乒乓球桌、电视机等,让他们自由嬉戏、做功课。公告贴出当天,就有100多名农民工提出申请。
女工艾丽荣老家在安徽,家里只有80来岁的婆婆看管孩子。以前,一放暑假,夫妻俩就整天提心吊胆,想把孩子带到工厂,又怕公司不同意,没想到今年公司主动提出托管孩子。
对于元恒信的做法,当地有些人不很理解,认为这是自找麻烦。元恒信负责人林春说:“公司虽多了点麻烦,但员工无后顾之忧,工作才更有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