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西北太平洋上已有3个热带气旋生成
“桑美”“宝霞”太近
或上演“双龙出海”
本报讯(记者叶卡斯通讯员谈天)近日,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西北太平洋上已有“玛利亚”(7号)、“桑美”(8号)、“宝霞”(9号)3个热带气旋生成,成“三足鼎立”局面,并可能上演“宝霞”与“桑美”“双龙出海”。但昨天晚上8时,“宝霞”已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可能继续减弱并消失。
气象台预计,“玛利亚”未来24小时内将向西北方向移动,于今日夜间在日本国西南部一带沿海登陆,对广东无影响;“桑美”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宝霞”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缓慢向偏西方向移动。
“桑美”与“宝霞”距离逐渐变小,相距仅1000公里左右,可能发生“双台风”作用,路径将复杂多变,但是,“宝霞”也有可能继续减弱,在台湾附近消失。
8月10日前后天文大潮
或与台风“黑色组合”
沿海地区潮位很可能超警戒水位
本报讯(记者叶卡斯通讯员李建基)广东天文学会日前作出预测,今年秋天将是台风频繁发生的季节,加上受强天文潮汐的影响,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沿海地区,有可能比常年出现更多更强的风暴潮。如果台风登陆时间与天文大潮降临时间重叠,“黑色组合”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专家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将会出现3个强天文潮汐,它们发生的日期分别是8月10日前后,9月9日前后和10月8日前后。强天文潮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无论台风在上述3个日期前后的任何地点登陆,都会给当地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难,沿海地区潮位就会超越警戒水位。
为何说这三次将是强天文潮汐呢?这是由于在上述3个日期的前后,“朔望大潮”和“近地大潮”几乎在同一天发生。比如今年8月9日18时54分,太阳、地球和月亮排成一条直线(望),将发生“朔望大潮”;8月11日凌晨2时,月亮距离地球最近,从而形成“近地大潮”。
上世纪我国最严重的风暴潮出现在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受灾人口2000多万,近百年来罕见。
这次风暴潮过后,人们纷纷发问:除了气象因素外,还有什么“无影手”在捣鬼?据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分析,就是“近地大潮”和“朔望大潮”这两个天文大潮在幕后“捣鬼”。
本报讯(记者叶卡斯通讯员柳丽蔷)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西太平洋上出现了罕见的3个热带气旋荟萃一堂的“盛况”。极端天气的背后,很可能有一只巨大的“幕后黑手”,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广东省气象专家告诉记者,西太平洋在短时间内“孕育”了3个热带气旋,首先就是因为海面温度上升。这是否“气候变暖”的“杰作”还需要更多进一步的论证,但是,从理论上讲,全球气候变暖,海面温度升高,肯定为台风的产生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气候专家分析说,气候变暖将导致台风强度增强,台风的数量倒不一定会增加。事实上,今年台风编号也只是编到第9号,和往年大致相若。而且因为7、8、9号热带风暴吸收了大量的能量,第10号热带气旋(如获命名将命名为“悟空”)在短期内不大可能面世。
广东省气象局收集的资料则表明,北大西洋过去30年来表面海水温度仅上升0.5摄氏度,而热带风暴破坏力则增加了一倍。
气候变暖除了导致台风强度增强,还直接导致海平面的进一步升高,引发的海啸也极可能严重影响沿海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