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动态化、市场化、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如何科学把握这些特点和内涵,有的放矢,因情施策地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期。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新趋势,都直接体现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给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新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逐步迈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是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打防控一体化和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目前警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是广大民警对基础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在信息化警务中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制约了信息化警务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是各基层部门缺乏大公安意识,各自为战,自我发展,情报信息分散零碎,共享不够,研判不足,没有形成整体合力。这在基层公安机关表现尤为明显。
(二)治安管理的动态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财、物大流动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动态性特征十分显著。尤其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流动、大迁徙,直接导致了违法犯罪各种要素的大流动。此前,公安机关依靠“户籍控制”“单位控制”建立起来的人口管理机制和上班打击防守、值班坐等报案的防控机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寻找新出路、采用新方法,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治安管理的市场化。
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一个社会人的事。一直以来,公安机关都是在政府直接调控下履行着专政职能,靠公安一家大包大揽,维持着社会治安,疲于奔命,或依然靠传统模式,组织群众义务开展巡逻防范工作,这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受价值取向、市场运作等理念冲击和影响,如何有效组织、发动、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让基层基础工作走上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推出治安承包、保安员市场运作的新路子,对治安管理市场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执法执勤的规范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人权意识、程序公正意识、权力制约意识等不断加强,对规范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期望值更高。但是在公安基层工作中仍处在相对粗放管理的状态,基层民警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法素质都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还有很多民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调查等意识,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特权思想,不重视保障公民权利,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洁、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方法对策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凸显出来的规律特点,必须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核心内容,坚持以基础工作信息化为载体,以动态管理服务为重点,以基层勤务制度改革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一)强化资源整合,精心打造基层警务信息化工程。
基层公安机关深深植根于群众之间,直接面对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活动,掌握着第一手鲜活的情报信息。因此,把基层民警的信息整合成为全警共享共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抓好基层警务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一是要搞好情报信息采集。要组织国保、刑侦、治安、派出所等部门一线民警,全面采集社情动态、人口、出租房屋、旅店、网吧、洗浴中心、机动车修理、旧货交易等基层信息,并对获取的各类情报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和系统分类,建立鲜活高效的情报信息资料库。二是要做好情报信息共享。基层实战中,各警种、各部门间开展的信息化业务工作,常常是既相互交叉又各自为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制约了基层警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要打破警种界限,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全警共享的打防控一体化的警务信息综合系统,最终实现互联互通、高度共享、互动多赢的目标。三是要提高信息使用效能。基层公安机关必须要加强信息预警工作,积极利用信息资源,研究违法犯罪活动的变化规律、发展走势,提高公安机关的防控能力,同时,向社会各界发布预防违法犯罪最新动态,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另外,还要通过网上查询、网上通缉、网上串并等网上作战方式,提高打击能力的精确程度。
(二)大力实施动态警务战略,着力推进防范工作实战化。
在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方面,基层派出所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消乐”等环节,以出租房屋、大型工地和中小旅馆为重点,通过入户调查、物建隐蔽力量、加强信息比对等手段,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动态、实时管理。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主动警务、实效警务的理念,在广泛获取、深入研判情报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社会治安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调整勤务方式,让民警从“坐堂等案”转变到主动出击。要合理调整作息制度,因地、因时、因发案规律灵活推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把有限的警力向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倾斜,实现对社会治安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三)强化警民共建,着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要不断拓宽新形势下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面的社会治安资源,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治安巡防队伍建设。要不断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组织,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力量;要通过整合和利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群防群治力量,广泛开展社区巡逻、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以强化街面巡查、人员控制和场所管控的力度,务求群防群治工作实现效能的最大化;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增强“花钱买情报”“花钱买平安”的意识,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提倡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同时,大力实行举报违法犯罪有奖的制度和办法,以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优先发展保安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已经有一些地区成功推出了保安、保镖、金融押运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成为了协助管理治安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发展保安市场,积极拓展在重点单位保卫、要害部位守卫、大型活动安保、社区物业管理和重要物资守押等方面的保安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保安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进程。
(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氛围,构建崭新的执法理念。
要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落实执法为民思想,提高民警执法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意识,坚决纠正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问题,坚持依法办案、依法执法,自觉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不断完善案件逐级把关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复杂案件集体议案制等规章制度,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另一方面要根据基层民警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按需施教和“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和实战本领,使基层民警真正做到“三懂”、“五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