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中的“水立方”。
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正在盛夏的北京加紧进行,有两个亮点格外耀眼——
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世界上首个基于“肥皂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这两个堪称“世界之最”的场馆建筑,无疑将为世界留下崭新的“奥运建筑遗产”。
创造这“世界之最”的建设者们,正在依靠自主创新和严格管理,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只有近距离观察“鸟巢”(国家体育场),才能体会到工程建设的复杂与精密。“鸟巢”钢结构的最大跨度达到343米,如果使用普通钢材,厚度至少要达到220毫米。整个建筑的钢结构的总重量将超过8万吨,非常不便于加工和运输,况且钢板越厚,焊接工艺将越复杂,操作越困难。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厚度为110毫米的Q460高强度钢材成为最佳选择。这只是建筑单位自主解决的众多标准中的一项,由于没有现成的专项技术标准可参考,“鸟巢”建设者们依靠严格的技术保障和高超的工艺技巧,自己为自己创立科学标准——仅钢结构焊接一道工序,就制订了80余项施工工艺标准。
国家游泳中心是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之一,其创意来自于肥皂泡的结构,因其外观酷似一个蓝色方盒子而被称为“水立方”。与“鸟巢”一样,“水立方”独特的结构设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实现这一肥皂泡结构体系的建筑。
“水立方”的建筑外围护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这些气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最大一个约9平方米,最小一个不足1平方米。墙面和屋顶都分为内外3层,9803个球型节点、20870根钢质杆件中,没有一个零件在空间定位上是完全平行的,传统的二维图纸无法标出工件的坐标。因此,定位难成为“水立方”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点。
然而,建筑工艺方面的难题没有吓倒建设者们。他们依靠自主创新,仅用半个多月便把“水立方”的所有工件在三维空间上一一定位。30513个工件,91539个坐标值,堆成了两尺多高的施工图纸。作为自主创新成果,《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设计理论》为“水立方”的钢结构搭建提供了技术标准。目前,“水立方”已经正式开始“贴膜”,蓝色三角形气枕正在实施安装,工程进展顺利。
毫无疑问,工程质量安全是建设精品工程的生命线,建设“世界之最”更是如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将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四位一体”的“责任链条”进一步强化,工程的每一道工序全部实行“问责制”。从工人到老总,每个人都要为质量负上自己的职责。
仅一道铆接工序,就要经过技术部、专家顾问、工程管理者、和铆接工程师的铆接实验、工艺评定和验收评定等环节,所有环节都得到确认后,才可以开工。通过这样一个流程,“鸟巢”的任何一个工件出了问题,都能回溯到厂家、工地、施工工人和施工时间。
严格管理出精品。据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介绍,北京所有奥运工程质量目前均运行良好。国家体育场通过了专家组检查,在项目管理、钢筋、混凝土工程及施工资料等方面均达到了精品工程要求。国家游泳中心总体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通过了专家组5次检查和阶段性验收。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说:“奥运工程是百年大计,自主创新是建设之本,为了让北京留下丰厚的奥运遗产,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努力建设经典工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