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我们过去是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日子过得很紧。自从2000年退耕还林后,这3000多亩退耕地改种了刺梨,家家户户年收入都上万元,大部分人家盖起了新房。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这是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村民熊家明,对记者讲述的退耕还林发展刺梨种植后全村发生的变化。
7月13日,记者顶着烈日来到这个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茶香村。只见满山遍野都是结果的刺梨。村子里,新建的二层楼房星罗棋布。茶香村只是龙里县实施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依托科技,开发富有特色的野生刺梨资源,使农民得到实惠的一个缩影。
在实施退耕还林中,龙里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眼于改变农民传统的耕种习惯,宜林则林,宜农则农,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和生态畜牧业等一系列措施。
龙里县退耕还林区域大多集中在山高坡陡的边远山区。这些地区交通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所用燃料多以薪材为主,森林资源破坏较严重。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县努力降低森林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强边远山区退耕区域能源建设,逐年解决农户燃料问题,已建成5000口沼气池,从根本上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恶性事件再度发生。
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龙里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起,就瞄准丰富的野生刺梨资源,把营造生态林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这种双管齐下的发展思路,使退耕农户得到了实惠。全县现已种植刺梨7000余亩,农户因种植刺梨而致富的就达几百户。醒狮镇、谷脚镇、水场乡的一些陡坡耕地退耕后,退耕户则充分利用邻近贵阳的优势,把有限的物力、财力投入到发展蔬菜产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哪旁乡高枧村利用交通方便、海拔高、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的优势,着重发展反季节蔬菜,该村种植的棒豆、西红柿、糯玉米等反季节蔬菜的经济收益是传统农作物的4倍以上。高枧村种植和养殖齐上,在陡坡退耕地上种植大板栗6340亩和科技杨梅1300株,饲养优质肉牛108头、黑山羊200只,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环境也较退耕前有了极大改善。
龙里县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既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达到了恢复和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又使退耕农户增加收入,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和致富保障。目前,龙里县完成退耕地造林7.36万亩,宜林荒山造林5.27万亩。
作者:李广平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