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部分媒体和市民提出将宝安大道更名为“深南西路”,或将深南大道与宝安大道合并称为“深圳大道”,使新“深南大道”或“深圳大道”以60多公里的总长度,成为中国最长的“百里长街”。但记者昨日(7日)从负责地名管理的市规划局给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中获悉,该局已基本否定这一提议,上述道路原则上不予更名或合并。
深南大道被称为深圳的一张名片,通常所称的“深南路”包括“深南大道”、“深南中路”和“深南东路”三部分,分别对应前海路至皇岗路段(长约17公里)、皇岗路至红岭路段(长约3.3公里)、红岭路至沿河路段(长约3.8公里)。宝安大道是城市主干路,起于深南大道,与深南大道以立交形式连接,之后沿西北方向延伸,止于宝安区松岗街道办,全长32.8公里,计划年底建成。
随着宝安大道陆续建成,关于将两条道路合并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在今年市“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并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后,市规划局于7月底对人大代表建议作出正式答复,指出从保持地名稳定性和维护地名使用基本功能的角度考虑,将宝安大道改名深南西路,或将深南大道往东西扩展纳入深南中路、深南东路、宝安大道,甚至并称“深圳大道”的提议有一定的实现难度,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道路名称内涵问题。“深南大道”是在特区开发建设初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深”指“深圳经济特区”,“南”指“南头检查站”,如果将其指代范围延伸或更名,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将被改变甚至从此消失。同时,“宝安”作为深圳的前身,名称历史悠久,具有非常珍贵的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宝安大道”与“宝安机场”可形成一个交通地名系统,使“宝安”这一称谓得到更好延续。
二是道路命名规则问题。按照道路命名的基本规则,道路等级不同、走向各异,或被其它主要道路或大型市政设施断开,致使道路不连贯的,应予分别命名。深南大道向东延伸,存在道路等级不匹配问题;向西将宝安大道纳入,则存在被大型立交桥断开以及道路走向不同的问题。深南大道与宝安大道在前海处以立交形式连接,前者现状宽120米、东西走向,后者规划控制宽度40~100米,基本为南北走向。因此不宜将深南大道名称向东西延伸。
三是道路名称更改问题。道路名一经确定,就成为沿路市民、机关、企事业单位地址的一部分,出现在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合同、协议等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文书中,影响面极广。一旦更名,将牵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付出很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因此国家和省市法律法规都明确“地名应保持相对稳定”,要求“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要更名”。我市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地名梳理工作,重点针对的是不规范名称以及未命名道路,对现状路名的变更一直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
四是道路名称实用性问题。将不同等级、不同断面、走向各异且长达60多公里的道路统称为“深南大道”、“深圳大道”,将因为一个道路名称指向太长的距离和太复杂的因素,而难以定点识别,门牌号码甚至可能达到6位数,既难记又难找,给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实用性不强。
五是道路名称承载力问题。路名若能很好发挥作用,确实能方便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其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毕竟很有限,难以承载太多与其基本功能无关的诉求。此外,路名能否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能否被世人记住或引人瞩目,不在于其长度或宽度,更多的在于道路本身的吸引力和固有特点,如法国的香榭里大街并不是因长度出名。
基于以上五方面原因,市规划局认为从地名管理的角度上来讲,不宜将“深南大道”向东西延伸或更名为“深圳大道”。不过,该局并没有完全否定改名的可能性,建议答复指出,目前该局正牵头对现状路名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和完善,相关建议将积极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并将专门提交专家评审会审议,从而在更广泛和专业的层面上就“深南大道”名称问题给出一个科学而易于为广大民众接受的答案。(记者周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