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没有机会在各类财富排行榜上露脸,它们每天都得为业务量及年终报表上的数字奔波,在浙江庞大的产业生态圈中,它们必须面对弱肉强食的现实。然而正是它们撑起了浙江经济巨型的金字塔。不久后,它们将获得浙江政府部门的政策强援,身处底层的危机感也有可能随之消弭。
昨天,《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亮相,作为省内首个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开始施行。
现状
九成以上中小企业有“危机感”
瑞安市星潮胶鞋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其中在度过了近一年的焦虑期后,终于可以松口气了。随着该市劳保鞋出口的龙头企业赛纳集团抗辩成功,所有该类产品外贸企业都保住了欧盟市场这块“肥肉”,星潮鞋业也在其中。他说去年以来他们公司除了受困贸易壁垒,还经历了诸如资金周转不灵、技术被当地小作坊恶意剽窃以及股东变动等一系列风波。
类似的经历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大多遭遇过,由此带来的危机感深深困扰着它们的成长。据权威部门最近对省内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被抽样的500家企业中,除5.7%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危机外,其余企业都感觉到“受到危机的严重威胁”、“已初步形成危机”或者“存在潜在危机”。超过一半的浙江中小企业主最担心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另外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产品研发能力弱、企业规模小等内部问题。
对策
特定条例将实行全面帮扶
在此背景之下,《条例》的出台被业界寄予厚望。昨天省政府专门为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荣宝及浙江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介绍了《条例》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的实施指导意见。《条例》最让人关注的一点,就是规定省、市、县各级财政要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在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时,应根据年度财政收入情况适当增长。“这将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吴家曦局长说。而在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拓展融资渠道时,相关主管部门也应当做好引导、服务工作。针对评比滥、培训乱、摊派多的问题,《条例》也为此设置了“红灯”。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条例》中所使用的多以刚性词汇为主:原先这部《条例》草案用到“鼓励”一词多达31处,几乎条条不离“鼓励”;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时,觉得这种表述显得软弱无力,也不便操作,约束力不强,最终将绝大多数“鼓励”改用了“应当”,增强了《条例》的刚性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关注
“小企业”将获得更多“大机会”
今年9月22日在德国举办的2006德国中国浙江周活动,经过申报并初步确认,省内的30多家中小企业将带着机电五金、工具模具、汽摩配、纺织服装、医药、IT、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参加,与外商进行经贸洽谈和项目对接。其中8个项目已找到合作伙伴。
类似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地摆到浙江中小企业主面前。今年以来,浙江相关主管部门已成功组织了多次洽谈、业务对接的展会,较大型的包括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和川浙两省中小企业合作发展项目对接会,零零散散的小型平台更是搭了一大堆。
而作为与之配套的服务举措,中小企业局还将在今后开展中小企业的创新知识培训、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上市前期指导等工作,争取让“小企业”获得更多、更好的创业发展机会。
(记者金雄伟通讯员赵仁春何斌 每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