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尾鹱每年旅行的距离足以让马拉松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相形见绌,它们竟然能以“8”字形路线在200天内环绕太平洋飞行64400公里,这一飞行距离足以环游地球一圈半。
本报综合报道科学家8日公开了一项动物迁徙最长距离的电子记录,根据电子仪器的记录,一种叫做短尾鹱的鸟儿一生当中有90%的时间都是飞在海上。它们为了找寻食物会飞行很长的距离,每年穿越赤道两次,足迹遍布太平洋。
据悉,由于这种小鸟满世界飞行,因此这项研究除了解开关于这种鸟的不少谜团之外,还可以被科学家作为气候变化和海洋状态的指示器。
一直以来,科学家已经了解到新西兰和智利的短尾鹱会迁往北半球寻找食物。但是此次通过电子追踪标签追踪短尾鹱个体,终于弄清楚了短尾鹱在两个半球之间迁徙的详细路线图和迁徙距离。
短尾鹱每年的飞行时间约为200天,可飞行6.4万公里。地球赤道周长为40076公里,照此计算,这种小鸟每年的飞行距离可以绕地球一圈半了。本次的数据显示,短尾鹱的旅程比此前记录下的任何动物的迁徙路线都要长,每天旅行1094公里。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学者斯科特·沙佛是该文的第一作者。
研究小组留意到,短尾鹱迁徙的路线恰好是地球两个半球上食物最丰富的区域——它们在繁殖期会到达南极洲南部海洋,然后飞往美国加州、阿拉斯加和日本北部,这些地方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追踪结果还显示,这些鸟在飞越近赤道区域时,极少甚至没有降落觅食。科学家还发现,一对短尾鹱在将后代养大后,就会“分道扬镳”。
能冲到水下69米掠食
科学家追踪了33只短尾鹱的迁徙路线,通过装在鸟身上的电子追踪标签,可以记录下位置、气温、捕食水深等数据。
短尾鹱捕捉海里的鱼类、鱿鱼和磷虾为食。电子追踪标签还记录到短尾鹱能够俯冲到20米的海面下追捕猎物,最深甚至能潜到69米以下。
对短尾鹱的研究是国际海洋生物普查中太平洋浮游生物标记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使用净重不到14克的电子标签追踪了北太平洋的23种掠食性鸟类。
短尾鹱
短尾鹱有着灰色的羽毛,成鸟体重0.9公斤,身长50厘米,展翅长1.1米。一只母短尾鹱每年只下一颗蛋。有时被新西兰的毛利人作为食物。
它们的足迹北至白令海、南至南极洲、东至智利、西至日本和新西兰。
每年夏天,都有数百万只外表深灰色的短尾鹱飞抵美国加州海岸,数量之大如同一片片乌云逼近。虽然全球短尾鹱的总数多达2000万只,是数量最多的海鸟之一,不过由于目前新西兰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短尾鹱数量都在急遽减少,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短尾鹱即将被列入“濒危动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