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北京8月8日专电(张淼淼、王佳)“名校游”从登上旅行社的“计划表”到成长为暑期国内最为火爆的线路,不过两三年工夫。近日,作为“名校游”首选地之一的北京大学继2004年之后再次向各地游客下了“限客令”,于是关于“名校游”的种种议论频现各大媒体。
说到底,带有中国特色的“名校游”本身就像被某种神力迅速催生的“婴儿”,既满载希望又不可避免有些先天不足。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梦想?是何种力量催生了“名校游”?又有谁能为其先天不足造成的后果“埋单”?
商家生财之道+家长望子成龙:催生“名校游”
“与梦想零距离”──某旅行社打出的“名校游”广告语准确地暗合了家长们急切的心情。
最早开发出“名校游”的旅行社,凭借其对市场敏锐的把握足以赢得所有同行的尊敬。事实上,近两年,每逢暑期到来,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就带着美好的愿望和自己上中学、甚至是上小学的孩子加入到“名校游”的行列。
“出门当然要花钱,北京的吃住都不便宜,但我就想让孩子亲眼看看全国最有名的大学,让他自己产生兴趣,心里有个方向,只要能激励他好好学习,花多少钱我心里也高兴。”小睿母子来自甘肃兰州,小睿妈妈告诉记者,小睿刚考上家乡的重点高中。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旅行社都通过网页发布“名校游”的线路安排和具体报价,并接受网络预订。暑期的北京,雷雨频现、潮湿闷热,不过这并没能阻挡学子们“朝圣”的步伐。资料显示,以重庆的几家大型旅行社为例,仅中旅、招商、国旅几家每个暑假都能组织6000多名游客。近两年来,重庆市夏令营人数每年都在以50%递增。
游览走马观花+导游胡言乱语:名校精神无从感受
北大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上,儿子枕着父亲的肚皮,睡得正酣;中学生模样的几个孩子在湖边支起了“牌桌”,打得正酣;由远及近的车队轰鸣过后,湖面平静的倒影里突然间人影攒动,小旗挥舞,一派嘈杂……
北大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表示,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再美的景色也无心欣赏,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游人更无法深入体察。
不少旅行社在开发“名校游”这条旅游项目前,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其区别于一般景观旅游所要担负的文化责任,部分导游甚至没做“功课”就仓促上任。“有一些导游的讲解,根本就是‘胡言乱语’。”北京大学2004级中文系学生朱清蓉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从图书馆出来,听到一名导游介绍说:“这是北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地方,有5层。”
无理念支撑,不成规矩的“游园”方式带来的效果已经背离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初衷,这不仅令校园内的师生们很反感,游客们也抱怨连连。
北京大学在读本科生小沈对记者抱怨道:“游人在校园内像参观动物一样看我们,还不停地高声议论、喊叫。”在北大的“农园”餐厅前,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安华先生说:“到北大后,并没有按来之前旅行社说的那样,可以‘与北大学生交谈、聆听到北大教授的演讲’。只是在北大校园匆匆转了一圈,然后在‘农园’这个被导游隆重推介的‘亚洲最大学生餐厅’吃了顿饭,就离开,什么是北大?我孩子还一点没感觉呢。”
“名校游”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已显出其生命力的苍白
目前国内的“名校游”,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已经显示出其苍白的生命力。有学者认为,旅行社必须要与校方做好沟通,达成经营性、知识性等多方面的共识,更加谨慎地设计好旅游线路。同时,参观者的观念也要积极转变,中小学生应当在内心里把“名校游”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
有旅美学者在媒体上发表观点认为,名校对待游客“宜疏不宜堵”。据他介绍,为了和其他学校竞争生源,美国的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一直开放校园旅游。相比之下,北大等名校过去只要从高分的考生中调档录取就行,用不着费心思吸引学生。然而今年“香港与内地高校竞争生源”的各种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国内名校是否会感受到压力?
记者近日在北大校园看到,具有一定参观价值的北大校史馆,周末期间大门紧闭。不少游览者来到这里,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影便匆匆离开。看来,校方并未因暑期大批游客到来,就为他们提供便利。
夏学銮教授表示,名校的人文积淀和精神魅力应该让广大年轻学生充分感受,这也是北大决定向年轻学子免费开放的原因。但学校毕竟不是公园和旅游景点,当百年魅力学府的宽阔胸怀遭到商业机构的“野蛮蹂躏”时,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
他山之石
美国大学没有围墙未见“朝圣”大军
漫步美国校园,感觉与国内大学截然不同。这里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围墙,没有门卫,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学校也欢迎参观者参观。美国的知名大学本身都是旅游点,也都设有专门的服务中心,为旅游者免费提供校园地图、学校简介和参观要点等。
由于没有围墙,许多美国大学都自然地和城市融在一起,只有看到大学的路牌或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才知道已经进入了校园。
开放、通达、与外界连为一体,是美国校园的一大特点。一般情况下,大学是不会轻易下“逐客令”的。
曾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的沈翰对记者说:“学校一般都不会反对游客来校园参观,我们也不会感觉被打扰。只是通常游客被限制进入教室,因为这有可能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即使是一些军事院校,比如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也都对民众开放。
美国名校比较多,也分散了各地的游客。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郭凯说:“哈佛再好,也只是诸多好大学中的一个,中小学生们不会像朝圣一样来这所大学。”
没有硬邦邦的《外来人员管理条例》,但也并不是说美国大学就对外来人员没有一点管理。只不过有的手段比较间接,不直接针对人。
比如,海军学院会对游客检查身份证件;西北大学在一些大学校园人流可能集中的地方,车位设置很少,或者都有停车时间限制,比如上面有警告,只能停车两个小时,超过将予以重罚,甚至会被拖车拖走。
另外,虽然许多大学校园没有围墙,但却有完备的监控系统,足以对任何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
(记者刘洪)新华社华盛顿8月4日专电日本大学组织参观主要为招生和宣传
日本是一个重学历的社会,东京大学、早稻田和庆应等名校是人们向往的大学,自然这些名校也是人们参观的重点。然而,被参观者并没有感到不堪重负。
在平常的日子里,校园是学习的场所,一般校方不组织参观,但学校的大门是敞开的,谁都可以随意进校园走一圈。
有组织的参观大多是在寒暑假,学校接待参观者有两种目的:一是吸引更多的好学生报考本校,二是让大学向社会开放,让公众对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校方组织参观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为考生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二是组织校园旅行。
8月1日是东京大学的校园开放日,每个学部(系)分别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活动。这一天,有不少平时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会登台讲课。这些都会给考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咨询室,学生有什么问题可随时提问。
像这样的校园开放日,不光是名校,每个大学都搞,目的是让学生报考学校减少盲目性。学生不会一窝蜂地涌进名校,因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参加有希望考上的大学校园开放日,校园开放日名校并不会出现拥挤不堪的场面。
第二种是满足社会需要,让社会了解大学的校园旅行,这种校园旅行一般只有名校才有。如东京大学暑假校园旅行,只要提出申请,得到获准通知后谁都可以参加,有中小学生,也有学生家长。校园旅行一般安排在寒暑假的每个周末,每天两次,一次两小时,配备专门的导游。导游大多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介绍起来娓娓动人。
(记者何德功)新华社东京8月5日专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