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8月7日至8月12日,北京东城区历史胡同文化图片展在王府井大街举行。出展的两千余幅图片,集中展示了皇宫建筑、典章遗构、王府衙署、胡同宅院、寺庙祠观、近代楼宇等文物建筑,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中新社发玉龙 摄 7月22日,正值夏日的北京烈日炎炎,众多前来北京观光的中外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有着传统文化特色的老北京胡同成为外国游客观光的好去处。中新社发钱兴强 摄
中新社北京八月九日电 题:北京正在恢复胡同恬静的风貌
中新社记者 于立霄
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游客坐着三轮车游完南锣鼓巷胡同后兴致颇高地说:“高楼大厦各国都有,但胡同是北京唯一的、独特的。”南锣鼓巷距京城中轴线标志鼓楼不远,灰墙灰瓦构成了这一片四合院的统一底色,继年初胡同大修之后这里很快又成为全新的旅游据点,游人们找回了魂牵梦绕的老北京原貌。
北京一位城建专家说,京城已经摒弃过去“剃平头、起高楼”的旧城改造做法,对胡同的改造多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二三环内大拆大建的现象将会日益减少。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北京市民欣慰,他说,必须保护好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城市特色不能丢!他甚至表示,“人文奥运”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向世界展示北京四合院这一传统民居的历史风貌。
北京文物专家费时一年,在旧城区范围内挑选了具有保留价值的六百五十八处四合院,挂牌之后就意味着铁定保存,让诸多开发商望而却步。
然而北京的民居多是木式结构,一二百年之后难免腐蚀。在胡同里住了一辈子乃至几辈的人家比比皆是,他们的小屋阴暗潮湿,有的至今还没有下水道,生活的不便和狼狈处处可现。
胡同的改建和保护成了北京决策者和建设者手中的难题,也成了他们提升城市品质的大手笔。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刘志雄说,经历了多个时代,北京胡同的距离、宽度、走向基本没有变化。因而在南锣鼓巷、南池子等胡同的改建中确立了一个原则,保留原有的胡同肌理,道路的走向、位置及名称与原有街巷基本一致,必须拓宽的道路增加量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
人们欣喜地看到,伤筋动骨的野蛮拆迁终于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对一组组四合院精确的维修改造方案。主管什刹海上百条胡同修缮的西城区工作人员王国强说,整治后的胡同最终实现了“修旧如旧、简洁古朴、功能齐全”的效果,使一些影响居民生活的实际问题如上下水不畅、如厕难等得以解决。
最让市民称奇的是,刚整治完工的鼓楼东大街成了京城第一条没有拓宽、没有大面积拆改的商业街区。古建专家王世仁在大街上信步而走,犹如回到清末民初风情的老街。他忍不住夸奖两句:“保存古都风貌和改善人居环境两者结合得非常好,这是我们保护古都风貌的最高标准。”
西四北一条至八条是北京市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原来电线杆林立,空中电线密如蛛网,环境嘈杂。而现在架空的电线入地,实现煤改电工程,居民头顶上的天空更透亮了,元大都城坊街巷的格局也从中显露出来,居民可以在传统的院落里享受着宁静舒适的现代生活。退休五年的王先生说:“祖辈四代居住在这里,退休前单位要分我一套楼房,我就没去。现在胡同改造了,我就更不去了,还是老宅好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