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从南京移居上海,日前到移动公司的营业大厅申请办理“全球通”入网手续,却被告知,办理这一业务需要上海户籍人或者上海籍公司做担保。张剑觉得这种规定是一种“人格歧视”,于是决定通过法律“讨说法”。
7月19日,张剑向黄浦区法院提交诉状,起诉上海移动,要求对方在受理“全球通”业务时停止这种不公平的做法。 由于黄浦法院没有立案,目前已上诉至二中院。
记者 陈轶珺 实习生 贾非商 平奇灵
事件回放
入网被拒起诉上海移动
几个月前,张剑从南京来到上海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需要换个本地号码,于是选择了上海移动的“全球通”业务。
7月8日,张剑和妻子来到上海移动营业厅,申请办理“全球通”入网手续。工作人员要求他出示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当得知张剑是“新上海人”后,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规定,办理‘全球通’入网手续,如果非上海户籍,需要提供上海户籍人或者上海籍公司做担保,或者用本人招商银行信用卡担保。”
“之前我在南京办过‘全球通’,从来没有要求我出示过本地身份证,为什么上海移动就有这个要求呢?”张剑不明白。
双方僵持不下,喊来了值班经理。张剑要求对方出示相关的书面规定,但是值班经理却表示,这是他们内部规定,用以审查用户的信用状况,虽然没有成文,但一直是这样执行的。
最后,张剑没有办理“全球通”,愤然离开了移动的营业厅。
“移动公司进行信用审查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可以去调查我的银行存款、个人房产等资料,但是,移动却凭是不是上海户籍或者以上海户籍做担保来作为评判标准,我很不能接受。”张剑说。
7月19日,张剑向黄浦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移动取消这一让他觉得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并且向他书面道歉。
张剑的代理律师,上海国浩律师事务所斯伟江律师告诉记者:“上海移动采用双重标准,想当然地认定非上海户籍居民信用低于上海户籍人,从而要求担保,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然而,七天的立案限制期过去了,黄浦区法院给了他们一则通知:“此事不做案件受理,建议上海移动上级管理部门解决。”
7月28日,斯伟江律师将本案上诉到了上海市二中院。至今关于此事是否立案,他们还在等待。
移动回应
“上海户籍担保”不存歧视
昨天下午,上海移动公司正式就此事向记者做出解释,坚决否认“歧视”一说。
移动公司认为,张剑要求办理的“全球通50套餐”是后付费的形式,属于信用消费,因此要求办理者提供身份证做信用证明,由于公安内部的公民身份证系统没有全国联网,上海的征信系统也只提供本地市民的信用记录,因此后付费套餐的客户群主要是上海籍市民。因为考虑到如今“新上海人”越来越多,后付费的方式也应向他们开放,但需要有“信用门槛”———上海户籍人或者上海籍公司做担保,或付一定押金,或用本人招商银行信用卡担保,三种方式任选其一。这样的做法,其实和要求上海市民出示身份证是一样的,无非是做信用证明。
除了在提供信用证明时,上海人和非上海户籍居民存在差异外,其他在服务、资费完全一视同仁。上海移动没有歧视非上海户籍居民的做法,相反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套餐优惠长途话费,便于“新上海人”两地通话。
至于张剑提到的,在南京办理“全球通”没有要求出示过身份证,上海移动方面解释说,从2000年开始,南京对“全球通”业务全部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因此不需要身份证。
目前,只有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能作为信用担保。目前,上海移动公司正在和多家银行商谈,力争每家银行的信用卡都能做担保。
相关案例
消费者多败诉
去年2月,北京的王海向网通申请安装固定电话,被告知如没有北京户口担保,只能安装预付费电话。于是,王海将网通告上北京西城区法院。当年9月,法院一审判决,网通不存在对消费者的歧视。
今年1月,北京的李召平因“安装固定电话需有北京户口担保”将北京网通告上法庭。通州法院一审判决,认定网通出于“企业经营安全需要”,这一行为与法不悖。李召平上诉被驳回。
“固话安装需北京户口担保”是否合适?中国普法网的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多方激辩
消保委:控制风险是商家的自由
市消保委法律与理论研究部副部长唐健盛认为,“移动公司并没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这样做并没有过错,但商家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唐健盛认为,区分客户、控制经营风险是商家的自由,商家有权为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设置一定的消费条件,从而划定一定的人群作为其认同的消费者。“就像银行为信誉好的人提供更多贷款一样,这样做是商家的权力。同时,商家有权只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并不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不过,唐健盛也指出,以户籍来直接判定客户的信誉度高低不够科学,商家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方法,来收集用户更多的信用资料,从而不以户籍来作为判断客户信用的唯一标准和风险担保。“如果户籍不是唯一衡量尺度了,更有利于公平对待每一位消费者,‘新上海人’的落差感也就不复存在了。”唐健盛说道。
律师:这种担保实际上毫无意义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说,非上海户籍居民要上海本地人做担保才能申请移动全球通业务的做法实际上欠妥当的,“如果某个外地人非常有钱,每月话费都很惊人,但他要请上海本地人,比如下岗失业市民作担保,这种担保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
社会学家:移动如无恶意不算“歧视”
复旦大学教授、社会学家于海认为,商家都要考虑用户支付的风险、财务的风险以及追回的风险,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上海移动的做法对外地人造成人格上的伤害。他们要控制商业风险,就有权利去制订规则。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也认为,关键在于移动公司的这种行为是否有恶意,如果没有恶意,就谈不上是“歧视”。移动要求非上海籍居民找本地人做担保,并不是对“新上海人”的户籍进行管理,而是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