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威海8月9日讯 山东经济被认为是“有制造,无服务”。昨天,在威海召开的全省流通工作座谈会上,山东服务业被省政府认定为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上的“短腿”。为了根治这条“短腿”,我省开始下猛药全面提升鲁字号服务业水平。
据介绍,2005年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2.1%,不仅低于全国40.3%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中西部的一些省份。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省流通总量不少,但流通行业缺乏有影响的品牌,行业特色不突出。山东制造业有海尔、海信、重汽、魏桥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大企业、名品牌成了“山东制造”的一张名片。而我省的流通业没有一个世界性的著名品牌,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著名品牌,甚至全省性的著名品牌都很少,三联、利群、银座也只是区域性的名牌。山东流通业如何创出特色、打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是我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短板”。
“短板”不补,将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在今天召开的全省流通工作座谈会上,省政府提出今后将着重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产业发展,努力推进由传统商业经营向现代流通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流通格局向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大流通的转变,全面提升我省流通产业的水平和素质。
会议首次提出了在全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开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及咨询服务等六大类。我们原来并不是很重视的会展、广告、策划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省政府要求,搞好规划引导,统筹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衔接和功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要以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为龙头进行辐射,以沿海岸线、沿胶济线两条产业隆起带为支撑进行集聚。抓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辅分离,培育一批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