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实施城乡统筹,关键是要畅通城市资源流向郊县农村的渠道,实现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对接。南京以政策引导、创新支撑,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全市形成了城乡一体、工农携手、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将政策“富矿”转化为发展动力
记者在南京城乡采访时,许多基层干部谈起去年出台的“1+5”(1个主文件、5个配套文件)城乡统筹政策,认为这是“南京有史以来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操作性最强”的好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用“放权”、“放钱”、“放活”和“帮扶”,道出这些政策的精华。他说,加大财政对郊县农村的投入,免征农业税,减免市权范围的各种规费,扩大郊县自主权,都是郊县农村干部期盼已久的。但这些政策刚出台时,许多人却担心它只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多年的城乡二元现状,使一些部门习惯于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而忽略农村。有的部门囿于自身利益,将管理权高度集中,使得郊县农村在引进项目的过程中常常受阻。针对可能出现的“中梗阻”现象,南京市委、市政府将这些政策具体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加强监督检查,不允许政策在执行中走样。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是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突破口。“1+5”组合文件围绕这个重点,提出了降低土地开发成本等10多项政策措施。南京市郊县中小企业局将这些政策汇编成册,办事手续编制成项目流程图表,具体指导企业实施。由于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去年全市郊县重点工业园区的土地开发成本下降了50%。仅马群科技园一家就降低土地开发成本1亿元。由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推进的郊县服务业,积极引导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仓储式超市等城市新型业态向郊县辐射,更新了农产品交易模式,建立起以大型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苏宁、苏果、麦德龙、欧倍德等国内外一流连锁企业已在郊县布点。
“两手”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大流动
近两年,南京主城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崛起、郊县工业突飞猛进、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日益火爆……这种种变化,均得益于创新发展思路,由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联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拓展了郊县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为促使城市优势资源要素加快向郊县扩散,南京六城区分别与重点帮促的郊县合作开发工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这种协作虽然是行政力量推动,却是市场机制运作,挂钩互助的城乡双方都把统筹发展作为合作双赢的机遇。科教优势明显的鼓楼区与溧水县共建科技产业基地,就采用了五五分成的分配机制。在内生动力和互利机制牵动下,全市城区与郊县共达成1000万元以上的城乡对接项目1400个,实际到位资金187亿元,其中投入“三农”资金44亿元,累计流转土地83万亩。由政府规划、市场配置城乡统筹资源要素,调动了城乡联动发展的积极性。科技人才密集的南京市,近年在城郊规划建设了江宁、仙林、浦口3个大学城。现在,每个大学城都与所在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互惠互利关系,官产学研的交流合作十分活跃。调查显示,在工业科技园区和大学城分布密集的郊县,技术、人才的聚集度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城乡资源要素对接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兴建地铁,高速公路,长江二桥、三桥和过江隧道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和设施落差。目前,全市已建成5877公里的农村水泥公路网,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纵横全市889个行政村的63条公交线路,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6%。“两手”推动城乡资源要素融合,优化了一产,提升了二产,拓展了三产,推动郊县经济升档提速,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南京120万农村劳动力中,现已有85万人转移到二、三产业,其中郊县中小企业吸纳了近55万人。2005年,全市100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9亿元,利税18亿元;农业旅游接待游客2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3年间增长了5倍。
在城乡统筹中协调矛盾和谐发展
去年5月25日,江宁区百家湖街道太平村社区1000多户居民,高兴地领到了江宁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凭着这个“小本本”,因园区建设被拆迁的3288名失地农民全部成为股东,当年底共获得集体资产的利润分红近百万元。“将集体土地变成原始股,通过公司化经营让集体资产增值,农民参加集体分红,长久收益,这是我们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说,“城乡差距反映的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现实社会矛盾中各种利益冲突的表现。坚持城乡统筹就是要在矛盾中协调各方利益分配,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紧邻南京主城的江宁区2001年撤县设区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了新市区建设。与此同时,大批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在向新市民转化之际,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等一系列的困难和矛盾。江宁区通过实施“园区带镇”发展战略,由开发区带动周边9个镇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较好地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化解了矛盾。以太平村为例。1000多户农民在拆迁后,搬入开发区集中兴建的居民社区,并以集体资产为主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股东分红的来源是100亩集体土地上盖的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租金,以及1.6万平方米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和餐饮业的经营收入。记者在村民居住的太平花苑社区看到,这里环境整洁舒适,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站、超市一应俱全。社区居民周书全乐呵呵地说:“现在村里集体经济好了,居民也比过去富了,不但每年有分红,老人(女55岁,男60岁以上)还能享受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补助,生活有了保障。”关注人的需求、发展,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事,是南京统筹城乡发展协调矛盾的重要抓手。从今年起实施的“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十万农民自主创业”工程,在郊县建成20多个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基地,确保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促使农民从“体能打工”转变为“技能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