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信良在接受台湾《两岸双赢》杂志专访时,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持台湾现状的最佳策略和方式,“一中不仅不能逃避,我们更不可能有其他方式不接受一中原则,政治领导者若不接受这个原则,只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此番言论出自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前党主席之口,自然非比寻常。
从国民党到民进党
许信良于1941年5月27日出生在台湾桃园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他于1967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哲学,1969年返台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1977年,在执意参选桃园县长之前,他出版了《风雨之声》,对国民党提名当选的省议员进行了全盘批判,这本书等于是他和国民党决裂的分水岭。不久,在激烈的竞争中,许信良如愿当选桃园县长。但是一年之后,由于组织并参加了高雄桥头示威活动,他被国民党当局革除县长一职,其政治生涯也从此进入坎坷的阶段。
1979年9月,许信良离开台湾准备到国外继续进修,没想到此行乃是通往放逐之路。当年12月,高雄发生“美丽岛事件”,许多党外政治人物纷纷被捕入狱,许信良在美国组织了“台湾建国联合阵线”,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这一流放,就是10年。
从党主席到退党
1989年,许信良从海路闯关回台后被捕,被判刑10年,1990年获特赦出狱。出狱后,他组织了“许信良办公室”,提出民进党的“选举总路线”,并于1991年11月当选民进党主席,积极经营1992年的“立委”选举。在这次选举中,民进党的得票率高达31%,当选了51位“立委”。
1993年,台湾举行县、市长选举,作为党主席的许信良承诺,如果民进党未获得11个席位,他就辞去主席之职。结果,民进党仅获得6席,许信良毅然辞职。1996年6月,他又再度当选党主席。
1999年,许信良表达了参加“大选”的决心,这与也要参加竞选的陈水扁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许信良于同年5月发表了《同志们,我们在此分手》的告别演说,宣布从此退出民进党。
务实的政治人物
从许信良的政治经历来看,他讲出台湾当局应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话并不奇怪。可以说,一直以来他都非常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早在1990年刚出狱后,他就以办公室的名义举办了规模庞大的“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首开台湾战后40年公开讨论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之先河。1995年,他又提出了“大胆西进”的政治主张。在他看来,中国将是21世纪的世界大国,台湾决不能忽视。以隔离、围堵、封锁的态度来看待中国问题,并不能解决海峡两岸的紧张关系。虽然此时的他仍主张“台独”,但他愿意了解大陆的发展。为此,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北京大学学习。
2000年“大选”落败后,许信良更加积极地为两岸突破僵局奔走,曾四次进出大陆。在与大陆接触的过程中,务实的他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突破僵局的惟一途径。在谈到对大陆的感受时,许信良说:“从1991年到2000年,中国的发展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令人震惊。用我的话讲,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让人感到‘敬畏’,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效率和决心。”可以说,是现实使他对两岸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对于像我这种从民进党出身的人来说,情感上很痛苦,必须着眼于未来发展远景,而不是用历史情境产生的情感来处理两岸问题”。
《环球时报》 2001年03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