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穿越硝烟(四)
1947年,24岁的炮兵参谋宋云亮和17岁的农村女孩。胡玉华在见过一次面之后,靠着一封封书信,建立了感情,1949年他们结了婚。
结婚一年后,朝鲜战争爆发,此时,身为炮兵团长的宋云亮也入朝作战,连续五个月,胡玉华没有得到宋云亮的任何消息。终于有一天,宋云亮的信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好几封,这个时候胡玉华才知道,由于初期的朝鲜战场战事过于激烈,通信非常困难,邮路不通畅造成了信件的滞留。 得知宋云亮一切平安,胡玉华终于放下心来,两人又恢复了通信。
胡玉华写给宋云亮的信还是和以前一样,报告自己的学习、身体情况。
胡玉华:1947年,1948年我写的那封信,我身体非常不好的那次,他就说,他想变成一只海燕,飞到我身边来,就那个信给我留下了一种非常深的印象,从此我把我的情况,不管怎么样,凡是分他心、感情的时候,我绝对不写,我绝对不写。
像彼此约定好了一样,宋云亮仿佛也只是给胡玉华说一些好的事情。
信内容:花:好!把近日我的情况告诉你一下吧,我们的棉衣棉裤皮棉鞋等冬装早已备齐了,而且我早就穿上了!
很多与战争无关的,很美的词汇都被宋云亮用到了给胡玉华的信里
信内容:前天,这里下了一场大雪,满天遍野都变成了白色,大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花,慰问团带来的慰问品我已经保存了下来,白茶缸上印着,献给最可爱的人。
为了证明自己生活得很好,让胡玉华感觉轻松,宋云亮还用过画画的办法。
信内容:怎么样?这是我做坐在桌子前面。面对屋子门口画的。床铺在我的后边,你也知道,我不会画,不要取笑我。
但是从后来战地记者拍回来的照片里看,宋云亮所住的是坑道,而且坑道环境并没有他自己画的那么好。
宋云亮和胡玉华就这样隐瞒着,抚慰着,思念着,依伴着,他们用信制造出了虚幻的和平家园,阻隔了战火、化解了硝烟。
胡玉华:在朝鲜的这几年,我们就觉得我们两个都学会了,都是那种,情感生活也有,就是那种点点滴滴,那种浓浓的情啊,特别是那种思念之情呀,不直接说,都把它洒在字里行间,一个字一句话就已流露,就行了。
1953年年底,宋云亮从朝鲜战场上回到了天津,1955年2月份,已经学业有成的胡玉华也被从家乡保定调到了天津工作。信不再写了,但彼此的牵挂好像已经成了习惯。
胡玉华:我就从17岁认识了他,就好像这个感情上的牵挂呀,
胡玉华:确立了这个关系,就跟到我抗美援朝停战以后,这个牵挂就跟了整个战争的年代。
宋云亮和胡玉华这对夫妻真正地生活在一起之后,胡玉华才得以切身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好不止能表现在字里行间,表现在相聚的片刻温存,它可以融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里。
胡玉华: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比这个女同志还婆婆妈妈,他说,你不懂,这是个感情问题,很认真地跟我讲这个东西,他说这就叫情感,这就叫感情,夫妻之间,恋人之间要没有这么一份真诚,要做不到这一环,就不会幸福,他说,我无论再穷,我能够使你精神上能够幸福,我就觉得我作为一个丈夫,就够了。
胡玉华和宋云亮共同生活后不久,战争的后遗症开始在宋云亮身上显现,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胡玉华:后来经过一大段时间的治疗,就又转到北京小汤山疗养,从此他就走上了这种路,就失去了工作。身体就一下就彻底垮了。
1977年,胡玉华四十七岁的时候,宋云亮因病逝世。在胡玉华和宋云亮共同生活的三十多年里,他们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宋云亮逝世的时候,最小的孩子还不满十岁。在宋云亮不再的岁月中,胡玉华要照顾自己已经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还要抚养三个孩子。
胡玉华:虽然他不在人间了,我总觉得他总在惦记这个家呢,我就为了能够使他安心,我就带着孩子我从来没有感到苦。
现在,胡玉华的三个孩子都已经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她也已经有了三个可爱的孙子。胡玉华:我总觉得我对他,我和孩子们勇敢地这样生活,一个是他能够,对他是一个安慰,再一个对我来讲一个回报,感情上的回报。
宋云亮去世以后,很多人都劝胡玉华可以再组织新的家庭,但她从来不肯胡玉华老人现在喜欢守着她的信,那里有她想要的一切。
胡玉华:经常把他的信翻一翻,翻一翻又觉得回到了那个年代,用这些情感作为一种生活的勇气,反正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他永远不会体会得很深,他的情感生活可以说是伴随我的一生吧,到现在来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