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招思虹在北京向中国侨联移交了200多件美国侨胞捐赠的华人文物。作为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招思虹是此次捐赠的牵头人。半个月后记者见到招思虹,她仍在为此事奔忙:协助博物馆整理文物资料、接受媒体采访、出席一些应酬。
被奔波所累,招思虹已显得憔悴。但提到旧金山侨界向中国捐赠藏品之踊跃,她立时精神抖擞起来:“这些藏品百分百来自我和我的读者团队。为了这件事他们或者募款,或者拿出传家宝。大家都觉得,只要是祖国有需要……”
还原前人的生活样态
藏品中有一战时期华裔士兵的军帽、华裔飞虎队队员的陈年旧照、参加诺曼底战役的华裔士兵的勋章和军服、华人日常生活的瓶瓶罐罐、祝祷平安的观音像……林林总总的老物件堆积起华人异乡生活的立体图景。
“希望通过这些实物,国内观众能够了解海外华人的早期生活样态。”招思虹说。
招思虹对文物的期望不止于此,通过它们还原历史是她更大的愿望。
捐赠的藏品中还有旧金山侨胞支持祖国抗战的证据。那是几份侨胞支援中国购买飞机、大炮的捐款收据,以及人们前去捐款的照片。“‘华侨是革命之母’,这话真的不假。通过梳理这些文物,人们能够看得很清楚。”招思虹感叹道,“看着它们,我仿佛闻到当年抗日的烽烟,脉搏也跟着加快跳动!”
一组60多年前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珍邮和首日封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些邮珍的主题是孙中山,但首发地既不是旧金山,也不是夏威夷。
招思虹说:“这两地是孙中山在美国组织革命的大本营,你可能奇怪为什么邮品的发行地不选它们,而偏偏选在丹佛?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成功之日,孙中山正在丹佛筹集革命经费。当时,他就下榻在丹佛市名为‘布朗宫殿’的酒店……通过文物了解历史事实,这种感觉真的很妙!”
雨夜淘宝有惊喜
1988年招思虹从广东移居美国,逐渐成为关注旧金山侨情的专栏作家。在此期间她了解到,一些海外老华侨辛苦收藏下来许多珍稀的华人文物。为了不让它们因主人故去而流散异乡,招思虹从此走上文物收购之路。
为了不漏收一件文物,她简直到了“闻风而动”的地步。一次,唐人街的一个老住户告诉她,自己有批旧东西要丢掉。招思虹听了冒着倾盆大雨赶过去,辛苦地挑拣到晚上11时,背回了满满4袋“垃圾”。这其中有一批旧金山侨胞为抗日筹款的珍贵照片、早年中国留学生创作的抗日歌曲,以及“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出版的《七七抗战七周年纪念特刊》。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招思虹感叹这次经历是“雨夜淘宝,不枉此行”!
为了收购文物,翻拣旧垃圾、光顾拍卖会、在旧货市场上扫地摊、被网上竞拍拖上个把星期,都成了常事。盘算这其中投入的金钱和精力,招思虹摇摇头:“那真是难以计数。”
招思虹的行动得到了一批旧金山侨胞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招思虹《金山之路》一书的主人公和读者。招思虹告诉记者,这个团队有几百人。
今年5月初,招思虹受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之托,在旧金山收集藏品。消息发出,这支团队一呼百应。“200多件藏品,7月份我就背到北京了!这让我很感动……”
更让招思虹感动的是大家对她的信任。“他们热情地把文物交给我,不用我打任何收条,这是他们对我极大的信任。”
招思虹说,是留存和展示历史的责任感,让大家投身文物募集和捐赠。有人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有人替招思虹付款收购文物,也有人经过招思虹说服,出让了珍贵的文物:早年洪门致公堂堂主的护照、旧金山侨胞早年为抢救当地大舞台而发行的股票、华侨落叶归根回中国时,找当地会馆开具的出港票……每一件文物都是旧金山华人生活片段的写照。
文物回购不宜一窝蜂
招思虹告诉记者,虽然有读者资助她收集文物,分摊经济负担,但她仍感到吃力。“现在国内许多博物馆在海外收集藏品,抬高了收购价格。以往我看中的东西,基本志在必得,但现在要收到手就不那么容易了。”
对于国内兴起的这股回购海外文物热潮,招思虹提出了若干建议。
首先,抢救流失海外文物活动不宜一窝蜂。国内收藏机构应与海外华人收藏协会之类机构挂钩,多一点良性互动。争取到海外侨胞的支持,文物回归祖国将事半功倍。
其次,搜寻文物时,不要只把目光投向大型拍卖会。美国的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和跳蚤市场常会现“沧海遗珠”之景。在马里兰州一家商场内,招思虹曾发现一批中国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古董:18世纪的雕龙画凤的大衣柜、16世纪的多方墨砚、唐代暖手炉和青铜镜。招思虹建议寻宝团往这些地方走一走,或许有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