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8月10日电(记者李桂茹)今天召开的深圳市民营经济会议传出消息,该市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首期10亿元,以土地、融资、政府服务为突破口,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要使深圳成为民营经济创业者的乐园。 ”深圳市市委书记李鸿忠在今天的会上说。会议同时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深圳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认定暂行办法》。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6年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历程。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达15.2万家,占全市企业数的72%;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328.9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全市拥有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60%是民营科技企业。
然而,深圳市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今年5月下旬,市长许宗衡率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大族激光等7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了52家民营企业参加的座谈会。之后,深圳市决定制定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全市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扶持和重点培育,不断壮大优势民营企业群体。
首先,深圳市决定从发展空间上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一是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新增用地,重点解决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民营领军骨干企业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实施厂房再造、产业置换,对特区内具备区位和设施配套条件的旧工业区,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对旧厂房进行修缮或改建,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鼓励处于创业期的研发、设计、创意型民营企业在园区内孵化成长;
三是对特区外《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确定的近期重点发展园区和重点改善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各园区周围零散工业用地与小型工业区整合改造,为具有一定规模、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四是利用已建或在建的富裕工业区和扶贫奔康工业区,采取租用和命名挂牌等形式,通过政府引导,建成一定数量的“廉租厂房”,满足从孵化创业阶段走向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空间需求;
五是依托正在建设的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市产业集聚基地,按照产业链发展需求,优先安排主导产业明显、掌握核心技术并对产业带及基地内产业链环节具有延伸、补充和壮大作用的民营企业入驻;
六是建立土地使用年限弹性化制度,满足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土地的需求,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七是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房地信息等。
此外,深圳市将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其中重要的手段为建立重点民营企业贷款信用平台和补偿机制。
具体操作模式为:以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库为主体成立“重点民营企业池”,池中企业首先设立“互保金”进行自我增信。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首期10亿元),与“互保金”共同构建信用平台,银行根据这个平台所提供的规模放大效应,自主向符合要求的重点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这一举措将增强民营企业信用、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积极性。受贷企业之间形成互保监督,信用平台发挥风险补偿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借助这个信用平台的引导和推动,从根本上构建民营企业的信用基础。
长期以来,在国内发行企业债券门槛很高,单个民营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能性不大,而且成本很高。深圳市将通过政府推动,将一批持续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偿债能力较强的优秀民营中小企业集中起来,进行联合公开发债,将有效发挥规模效应,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承销等费用,降低融资成本。
据介绍,深圳此次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不是对全市15.2万家民营企业采取平均用力、“撒胡椒粉”,而是集中力量和资源做大做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行业领军骨干企业,再造若干个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