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人晨练迎奥运龙潭湖公园的太极阵。
张 聪摄
8月8日,是距2008年奥运会圣火点燃还有两周年的日子。随着奥运的脚步一天天临近,北京这座千年古都也逐渐被奥林匹克氛围所包围。一大早儿,北京18个区县的4905个晨练健身辅导站的100万健身爱好者走出家门,加入晨练的大军,以“全民健身”的独特方式“喜迎奥运”。
早晨7时,数百名健身爱好者聚集在龙潭公园中心岛文化广场参加晨练。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太极扇表演,动感十足的按摩球表演,把龙潭公园装点得格外热闹和喜庆。
“今天早上为了这个晨练迎奥运活动,我们辅导站的学员4点多就起床了!大家兴致都很高,反正都是北京人的份内事,谁都积极参与!”56岁的赵艳珠女士开心地说。74岁的郑文兴老人是太极拳队伍中年龄较大的一位,他谈起这个活动,郑重地说:“全民健身,只有我们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了,才能在奥运会的时候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北京市民的风采!”
(张 聪)
将福娃画上文化衫福娃彩绘文化衫特别受小女孩的欢迎。
王 媛摄小男孩在文化衫上认真作画。
王 媛摄
8月8日早上6点,家住北京顺义的郑泳小朋友就和爷爷奶奶出门,赶到朝阳区文化馆参加2006“青岛福彩杯”全国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以及“我画福娃迎奥运”主题绘画比赛。比赛过程中,郑泳踏踏实实地画,她的爷爷奶奶认认真真地看。过了一会,她却不高兴地撅着嘴说:“我把画弄脏了……”原来因为紧张,她手上沾到的颜料蹭到了文化衫上。但她还是信心满满地说:“我能得一等奖!因为我想把我的画送给外国朋友。”
一个带助听器的小朋友也参加了这次比赛。我从他的妈妈那儿了解到,他已经在朝阳区文化馆上了将近一年的美术课,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听力上的困难旷过一次课。我看着他画的福娃,问他:“你喜欢你自己画的福娃吗?”他兴奋地对我说:“喜欢”他的妈妈补充道:“他特别喜欢看体育比赛,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他可高兴啦!”
孟祥宇,今年8岁,是史家胡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奶奶告诉我,孟祥宇的妈妈是俄罗斯人。比赛开始半个小时后,一个活灵活现的福娃呈现在文化衫上,可他却又陷入了沉思。过了10分钟,他笑着对奶奶说:“奶奶!我来灵感啦!给我矿泉水的瓶盖”他接过瓶盖,在文化衫上画出了一个五环的图案。拿着完成的作品,他的脸上终于洋溢出满意的笑容。他睁着一双大眼睛对我说:“我挺满意的!”然后就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容。说到奥运会,他一脸的兴奋,说:“我特别想看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
朝阳区文化馆的大厅里,一个拿着画板的女孩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叫唐亚杰,今年15岁,是比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参赛的小朋友们都用彩色水笔画画,她却用水粉画画。她告诉我,用水粉画出来的福娃自然生动。美术老师向我介绍:“唐亚杰通过在文化馆美术班的学习,去年还通过美术加试,考上了朝阳艺校呢!”说到这里,老师满意地笑了。我问唐亚杰:“你觉得福娃表达的是什么?”她说:“我觉得五个可爱的福娃是友谊的使者,作为北京的中学生,我希望能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朋友现场精心创作了自己最喜爱的福娃文化衫。经过2小时的创作,一个个充满动感的福娃出现在文化衫上。据了解,此次比赛中同学们创作的所有获奖作品将于9月上旬在距2008年奥运会700天时在青岛展出获奖作品经过主办方统一设计包装后将作为2008年在青岛举行的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向全国运动员赠送的礼品。
(王 媛)
民族园里的奥运风情土家族的特色体育活动。
李 樱摄傣族姑娘跳起欢快的竹竿舞。
李 樱摄壮族源于民间生产劳动的“走板鞋”。
李 樱摄
8月7日清晨7∶30分,在民族园的榕树广场前,160名少数民族演员穿着56个民族的服装进行民族韵律操的表演,吸引了过往行人和游客的注意。在短短20分钟的表演中,融合了佤族、藏族、纳西族、彝族、白族、藏族、摩梭人、土家族、蒙古族等民族的舞蹈动作。
“我刚来民族园的时候,那边的“鸟巢”还只是小小的一个,都已经长那么大了!”在民族园工作的藏族姑娘豆吉卓玛兴奋地比划着。由于民族园独特的地理位置,只要站在高处,就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正在施工的“鸟巢”。和很多别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卓玛基本上每天都会站在假山上看会儿远处的“庞然大物”。“其实大家都很想看北京奥运会的,只是不知道2008年还能不能留在这儿。”
“如果2008年还在北京,我一定穿着我最好的藏族服装进去看比赛,看赛跑,看刘翔。”卓玛认真地说道。
今天参加活动的160名民各族同胞,穿的都是盛装,盛装都比平常的服装厚,装饰品也多。“在北京的炎热夏天,穿这样的服装运动可难受了,可是我们一通知有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很自觉地穿了起来,其实大家都很想为奥运出一份力。”此次活动负责人说。
“我们住在奥运功能区,附近就是奥运村。很多来参加奥运会的人可以说最先接触的就是我们这块区域,所以,我们最先代表了北京市民的形象。”参加韵律操表演的除了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外,还有亚运村街道祁家豁子社区的韵律操队。他们穿着印有“祁家豁子社区”字样的T恤,紧跟音乐的节奏,努力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这次活动不仅仅是庆祝奥运倒计时两周年也是借着奥运氛围把民族韵律操推广普及。“跳韵律操,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使社区的邻里更加和睦,提高整体素质。展现一个有修养的面貌给来北京的奥运客人们看!”由于时间紧,在8月6日他们顶着高温在烈日下练了2个小时。“我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已经72岁了,最小的也有55岁了,跳得好与不好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参与。”社区王主任说道。
(李 娜)
体育图标演绎“篆书之美”北京奥运体育图标的两位主要设计者在新闻发布会上。
王 嵩摄
大幕落下,闪光灯一瞬间闪个不停,数十家媒体都把“长枪短炮”对准了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两块展板,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图标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此次体育图标的调研和设计开发工作从2005年3月开始,国内的多家著名设计机构和院校参与了设计工作,共提交设计方案三十多套。最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美院设计的两套方案入选。随后,我国众多设计界专家、奥林匹克专家、运动员等各界人士共同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005年12月,由中央美术学院原创、设计小组共同修改完成的“篆书之美”设计方案被北京奥组委执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
在发布会上,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张明介绍了体育图标的历史发展及代表性作品。体育图标在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上正式确立了官方地位,并成为了奥运会主办国传达奥运会举办理念和举办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挪威冬奥会、都灵冬奥会的图标在体育图标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杭海介绍,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结构为基本形式,兼具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相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点,不仅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简化要求,更通过其特有的形态,使体育图标的运用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理念达到形与意的和谐统一。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图标还有拓片的应用形式,就是把器物上的图形、文字用墨印在纸上,能再现图文内容,以独特的表现力,使之具有典型的传统意义。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得到了国际上很高的评价。国际奥运会形象与景观专家赞叹地说,这可能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体育图标。
(林 丰)
龙车载奥运 龙骨傲神州全新待发的龙车。
王 嵩摄
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中华龙车迎奥运神州行”活动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古猿人遗址处举行了隆重的发车仪式。
上午10时30分,在组委会副主席王军的主持下,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协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公益活动,以五辆五轮自行车为主体,用两年时间分四条线路走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个地区,总行程约为12万公里。
选择在周口店发车是因为这里是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地,而数字“5”则既代表了奥运五环,又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据王军介绍,奥运龙车所到之处将结合各地丰富多彩的风情文化开展由当地大学生参加的龙车接力骑行、随行艺术家与当地艺术家的交流、著名艺术院校学生组成的“玲珑”魅力组合进行的文艺演出等活动。此次活动自2006年8月8日开始,到2008年8月奥运会开幕期间结束,届时将在北京举办“中华龙车迎奥运神州行”回顾展,并将奥运龙车、纪实光盘等捐献给北京奥组委,以表达国人迎奥运的热情。
在发车仪式现场,造型新颖独特的龙车吸引了众多媒体和群众的目光,五位当地青年在龙车上演绎了人类进化史,而之后进行的各界知名人士为龙车“画龙点睛”的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随后,首辆龙车从古猿人头像前缓缓驶过,满载祖先重托的龙车从这一刻起开始了向神州大地宣传奥运和古老文明的行程。
(王 嵩) 8月7日,河南济源市中小学生在济源市篮球城组成2008字样,祝福北京奥运。
本报记者 史家明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