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华
为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利益不受损害,政府对其实施收购保护价,是一件深得民心的事。但如果这样的承诺不兑现,会对农民兄弟造成极大的伤害,也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昨日,《重庆晚报》以“镇政府保护价成空头支票”为题,报道“梁平云龙镇政府种植前承诺按每公斤5元收购青蒿,丰收时却不愿兑现”。 致使众多盼望靠种植青蒿增收的农民不得不望蒿兴叹。
丰收了,却因“多收了三五斗”而致使价格猛跌,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兄弟欲哭无泪的事,我们见得太多了。这时政府出来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既是其职责所在,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应该讲,梁平云龙镇政府在种植前承诺收购青蒿实行保护价,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帮助农民增收,也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因而也受到了广大农民兄弟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于是当地许多农户腾出耕地来种青蒿。到今夏收割时节,终于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就在这节骨眼上,镇政府却食言了,迟迟不来收购,保护价成了空头支票,让蒿农们心急如焚。
在市场经济时代,发挥政府这支”有形之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利用政策进行调控,比如引导农民种植何种农作物。但既然作出了承诺,就应该一诺千金,必须守信,否则就会失信于民,政府的信誉何在?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诚信经济。大家都不讲诚信,特别是政府不守信、不守游戏规则,就会造成整个市场的混乱和无序。
当然云龙镇政府也有自己的苦衷,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市场上的青蒿价格呈下跌之势,每公斤已跌至2.3元。正如该镇党委一位负责人所说的:“没想到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但政府的每项决策出台前,是要做分析预测的,尤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各类经济活动都是充满变数和风险的。事先在就得有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打有准备之仗。去年青蒿行情如何,采取保护措施后肯定会调动农民种植青蒿的积极性,产量会增加,那么制订具体的保护价就要既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又不超出政府承担能力的范围,这些都应是心中有数的。不能到了今年青蒿丰收后,看到市场价格下滑,就慌了手脚而不惜违背承诺。当地农民陈德根就说:如果当时没有那个保护价,就不会去种了。这至少说明,当初镇政府做出的承诺缺乏科学依据,因而是草率之举。
据报道,此事已引起梁平县的重视,日前专门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不管市场行情如何,必须按每公斤3.6元的最低价进行收购,虽说这与当初镇政府承诺的保护价尚有差距,但毕竟可以使蒿农们减少损失,也算是亡羊补牢的举措吧。通过这件事,应给我们各级政府提了个醒:承诺必须科学可行,而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不能把庄严的承诺,搞成空头支票,诚信重万金呀。
来源: 2006-08-11 0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