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蒲河两岸风景宜人
蒲河新城的经济总量正处在高速增长期,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业已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日臻显现。
2006年3月,“沈北新区”这个崭新的名词开始正式嵌入沈阳发展史。新城子区和辉山农业高新区实施合署办公,沈北大开发拉开了序幕。借鉴铁西新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成功经验,合并后的两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沈阳北部的生产力正如泉涌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昔日辉山脚下草莽之中的国营农场,已被强力拓展成一个引人瞩目的“魅力空间”,在青山绿水环抱的国家现代化农业基地上,“财富效应”被一再放大。南京雨润、中粮食品、宝供物流、伊利乳业……一个名字,就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一个企业,就是年销售收入过亿的“利税大户”……而这些,只是今年沈北新区引进的开工项目中的一小部分。
沈北新区的产业和区域定位: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奠定沈阳农业产业化在全国的地位,助推沈北地区城市化进程。“蒲河新城”提速“沈北开发”“年轻”的沈北新区极具爆发力的发展速度,首先体现在“蒲河新城”的开发建设上。今天的沈北大地上,有三颗耀眼的明珠: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虎石台经济开发区和道义经济开发区。全长33.2公里的蒲河犹如一条银带,将这三颗“明珠”连缀在一起,形成一条闪闪发光的串珠。这条串珠镶嵌在沈北的葱葱绿意之中,将成长为一座耀眼的新城。规划中的“蒲河新城”,范围为北到蒲河,南到沈阳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北侧,东至棋盘山风景区西边界,西至沈山铁路。包括新城子区、辉山农高区、于洪区、皇姑区、大东区、东陵区的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三个高质量的开发区形成一个组团,这在国内恐怕也是“首创”,形成的产业与规模优势,数年之后,一定会呈现出令人惊奇的业绩。现在,蒲河新城的经济总量正处在高速增长期,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业已形成,强大的辐射能力日臻显现。接下来,虎石台开发区中的蒙牛乳业、金石豆业等大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将形成集群,为承接“辉山”的辐射搭建好平台;道义开发区则是辽沈地区闻名的“老资格”开发区,产业集中,大学城密布,新型城镇初具规模,与城区紧密相连,这些特点已明显地承载起“新城”的重任。在蒲河新城范围内,人均GDP已达到5000美元,昨天的农民已经成功转型走进了厂房,住进了楼房。
蒲河新城五年规划:五年后,蒲河新城将变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总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入区企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达1000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人民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科技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蒲河新城将成为产业集聚、交通便捷、水清路阔、绿脉纵横、体制机制全新的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宜居之城,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节点和东北地区投资中心。打造中国农业“硅谷”沈北新区的雄心已跃出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评价说:“开发沈北,不仅是发展北部的需要。沈北连接吉林、黑龙江,因而这一次的大开发也是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需要。打通这条黄金通道,对沈阳快速形成东北区域经济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沈北新区的战略目标:“放大辉山农高区的体制、机制和产业优势,用新区形式、体制机制,对老区(新城子区)进行改造,用现代工业思想盘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为沈北大开发营造大发展空间……”市委常委、新城子区委书记、蒲河新城党工委书记王世伟这样诠释新区的战略;“沈北新区的优势在农业,特色也在农业;而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是围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而做大产业文章,形成的粮油、乳品、畜禽、果蔬(饮料)加工、生物制药五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格局。从而引领沈阳、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市政府副秘书长、新城子区代区长、蒲河新城管委会主任蹇彪这样推介说。科技拓展“黄金通道”标定高远的目标,沈北新区以科技为引擎,全力拓展出一条“黄金通道”。在引进中科院生态研究所、东亚种业科学院等12家科研所,2个国家级实验室,4个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及4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基础上,沈北新区又积极申请建设东北亚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基地,吸引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来这里转化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了科技创新作支撑,沈北新区开始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奶牛、肉鸡、生猪、粮食、饲料、花卉、果品等产业。沈北新区———一个沈阳版图上崭新的“魅力空间”,正在伸展、放大着越来越引人注目的“财富效应”。
“沈北”与机遇同行
汪洋
对于一个亟待发展的地区来说,抓住了历史赋予的机遇,就获得了通往未来快速发展之门的钥匙。在沈北新区831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农业硅谷”、“蒲河新城”、“生态家园”……一幅“大沈北”画卷以生动清晰的脉络呈现在人们面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功能从聚集到分散,人口居住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道路建设和汽车文明缩短了时空距离。一个关键的战略移动,往往会使得历史上一片又一片沉寂地带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潜力得以释放,使其身价陡然倍增。只有把握这种城市化进程的脉搏,发现城市发展动向,并确定合适的时机和开发手段,才能实现大的发展和大的收益。
沈北开发,即可谓抓住了机遇,尽享“天时、地利、人和”。沈阳北部经济带的发展势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大沈北”战略的推进,像一个强力的磁铁,使长期以来相对偏远的虎石台、道义地区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成长契机,蒲河地区正在走出过去的稚嫩,成为一片充满商机的热土……所有这些,都为沈北新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宏图已就。现在人们需要期待的,是一个新城区如何在这一设想中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
如果说从规划上,我们展望到了大沈北的未来,那么,通过对已经进入的重大项目进行考察和分析,我们则进一步看到了大沈北在改善城市功能方面将发挥的作用。
在与机遇同行的进程中,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激活了每一个“沈北人”的能动性。“累却快乐着”是沈北新区新机制下的精神风貌。“全员聘任、档案封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企业化体制,以及体现个人价值的动力机制,在距沈阳市中心数十公里之外筑就了一个人才心向往之的高地。
蒲河新城突出“生态”“以人为本”
“生态新区”
40公里的蒲河生态走廊,今年将启动23平方公里建设,主推房地产和文化教育产业;启动22平方公里土地搞农产品深加工和科技产业。蒲河生态水系建设将通过对蒲河河道及支流的治理,两岸岸线的生态景观建设和湖泊、湿地建设与恢复,形成以棋盘山水库为“龙头”,蒲河主干流为“龙身”,支流为“龙爪”,湖泊湿地为“龙掌”的全新水系。形成水面积达1.35万亩,蓄水量达3600万立方米,成为“南有浑河,北有蒲河”的生态景观带。蒲河新城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刻意装扮辉山,着意改造蒲河。蒲河新城还规划在虎石台和道义之间打造一个10平方公里的绿楔,为招商引资和建设和谐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宜居之城”
蒲河新城最终要成为宜居之城。5年后的蒲河新城将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使新城内道直路阔、四通八达。不久的将来,规划中的地铁三号线将直达道义,地铁四号线将直达辉山,城市轻轨连接其间。出行方便,不再是遥远的期盼。未来的蒲河新城将是绿色的海洋。一方面按照新的绿化理念———“大色块、大韵律、大绿量”对山、水、路进行绿化美化;一方面根据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地建设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风景林地。这里将成为天然的大氧吧。蒲河新城将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人工环境,它包括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及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广场、喷泉群、田园式小区等。除了一流的生态环境、齐备的服务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环境之外,在社会环境方面,新城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发展城市社会事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让新城区成为一座和谐之城。
检索沈北新区之最
未来五年,沈北新区要建成全国最大最好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型新区,具体包括:
东北最大的乳品加工基地
依托辉山乳业、伊利乳业和蒙牛乳业;
东北最大的畜禽加工基地
以华美畜禽和蒲兴禽业等企业做支撑;
东北最大果蔬深加工基地
以南京雨润等企业为支撑,建设东北最大的水果和蔬菜等深加工基地;
东北最大农产品物流中心
凭借全国最大的物流企业广东宝供集团等10家物流企业支持。
与此同时,在蒲河新城和尹家、财落、清水台、马刚四个乡镇的工业园区建设绿色农业,打造中国最大、最强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汪洋采写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图片中心记者王雁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