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9日体育专电(记者刘广、刘丹)在国内体育场馆数量有限但大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将学校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益国益民。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区工作会议上,开放已成为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共识,但如何开放才能保证这项工程长久做下去,依然是双方探讨的问题。 教育部门对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尚存顾虑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主要是因为大众健身需求日益旺盛,而公共体育场馆或交通不便,或收费高,或场地有限,很多健身者的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由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学校体育设施却大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据全国体育场馆普查结果,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体育设施建在学校;很多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占一半以上。
但教育部门对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尚存顾虑,一是担心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受影响;二是开放场馆将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增加维护管理成本;三是校园安全和锻炼者健身时人身安全问题。
一位来自试点城市的教育局官员对记者说,地方教育系统的领导最担心安全事故。如果要开放,也应首先明确第一责任方,让学校既提供场地,又要承担责任,学校很难有积极性。
不仅学校需要开放,社会上的体育场馆也应向中小学生开放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也只是缓解健身需求的权宜之计。据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何泉秀介绍,长春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要陆续把驻长春的高校、机关、厂矿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全面向社会开放,力争把有限的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服务。
让教育部门心理不平衡的是,在体育部门积极督促学校开放体育场馆时,体育系统的一些场馆却未能带头示范。湖北一位教育局官员说,有的体育馆不仅不对外开放,还对外出租或招商来赚钱。
另外,并不是所有学校的体育资源都很丰富,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所以,在这次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多次强调,开放体育场馆应该是双向的,不仅学校需要开放,社会上的体育场馆也应向中小学生开放。
经验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学校体育场馆的大门向社会敞开,益国益民,但如何开放,才能既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又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和环境呢?日前一批试点城市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他们摸索的经验做法,认为向社会开放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并强调了政府在开放中的主导作用。
上海长宁区:政府购买服务
作为试点区的上海长宁区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由政府购买保险,派遣管理人员和支付一定场馆维护费用等。其次,加强组织保证,成立了由两名副区长担任召集人,由各街道(镇)、教育、体育、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负责全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推进领导和协调,并将开放工作列为区政府的一级目标和实事工程。同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学校场馆开放纳入文明社区及单位考核进行奖励。另外,他们还完善保障机制,对开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等问题,实行投保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公安巡视制度。
长春:“五个三”开放模式
长春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开放原则:政策支持原则、有偿开放原则和保证教学原则;三种管理模式:学校自管、学校联管和学校社区共管;三种开放形式:学校健身俱乐部制、校际健身俱乐部制和社区健身会员制;三种开放模式:分区分流(教学区和开放区分开)、分段分时(在开放时段内健身)和分项分员(选择不同项目开放);力求“三方面赞同”:即学校赞同,家长赞同和社会赞同。
广州:引入社会力量
广州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因校制宜,灵活开放。
同时,他们还引进社会力量以承包和合作等方式参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比如某广告公司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设施后,投资改造体育场馆,大大改善了学校的体育设施,让学生和健身大众都从中受益。某体育发展公司利用省实验中学体育馆建立了体育俱乐部,发挥该公司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使该体育馆的设施维护和管理井井有条。(记者刘广、刘丹)新华社上海8月9日体育专电
链接
专业保险“保驾”解学校后顾之忧
新华社上海8月9日体育专电学校体育场馆在向社会开放时出现人身意外事故谁来负责?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上,不少试点城市表示投保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为了配合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妥善解决学校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委托北京中体保险经纪公司和太平保险两家专业机构,以转移高额赔偿风险为出发点,邀请保险、法律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责任保险进行了集中探讨,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量身定做了一套整体风险管理和责任保险方案。该专业责任险从一定程度上将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