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8月11日消息(通讯员周凌
殷昊:记者徐斌):“明年我还要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把猪场办成全市的育农示范基地……”,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水渡口街道办事处窑汪村养殖大户范成芬这样兴致勃勃地告诉来访的记者,“像我这样的种养大户淮安市还有3000多户”。 是什么原因使农民对扩大再生产、壮大农业产业充满信心和干劲?经过笔者走访了解,原来,从2001年开始,江苏省淮安市启动了与“十五”规划同步的“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凝心聚力抓好农民教育,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大量的农民通过“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教育培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他们或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或是通过参加劳务输出等方式,成功地踏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迈入了小康农家的行列。
位于苏北腹地的淮安市有528万人口,其中80%生活在农村。对于一个农业大市而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针对市情实际,淮安市委市政府成立“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全市宣传系统、涉农部门和农科机构等22个单位,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多途径、多层次、多项目地培训农民。五年多来培训农民达120多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万人次,96万户农户当中1/3户主受到教育培训成为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富裕农民必须培训农民,培训农民离不开阵地建设
淮安市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由市育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职业中学、县城各类培训机构,乡镇党校、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个体培训机构等培训机构组成五级培训网络。绝大部分县、区还依靠县、乡成人教育中心校、依托市大中专学校,办起了有学历证书的职业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班。驻淮各类全日制大中专院校也以提高农民致富技能为己任,根据自身教学专业,突出开展定向和对口培训,分别承担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技能、实用制作修理技能、劳务输出从业技能等门类的农民职业培训。目前该市已经拥有348个经劳动部门认证的培训机构,设置了电子、电脑、电焊、机械加工、营销、家政、电动缝纫、编织、保安、厨师等18个培训专业,年培训能力达8万人。农民经过育农工程培训,更新了观念,拓宽了眼界,闯市场、谋富路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20万多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160多个大中城市,劳务输出人员已达150万,根据测算,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3源于育农培训的成效。不仅如此,育农工程实施中还出现了大户带小户,先富带共富的现象。如该市洪泽县的侯正宇形成了在洪泽培训、上海就业的一条龙服务,极大地带动了洪泽及周边县(区)的劳动力输出工作。同样是该市下辖盱眙县打工妹张红梅,从自身经历中体会到技能的重要,筹集了40多万元资金,创办了楚东职业技术学校,作出“三包”的承诺(包培训技术、包安置就业、包工资待遇),探索出了“招生——培训——输送——跟踪”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深得广大农民的好评。
园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示范引导是开展育农工程的一大亮点
根据全市确定的主导产业,淮安市各地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依托民康油脂、天康食品等大型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依靠科技、依靠延长农业产业链致富。经过几年的发展,分布在8个县(区)的市级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已达32家,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上珠”、凌桥大米、苏粤乳鸽、老侯野鸭等一大批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市民的喜爱。涉农部门、科研单位与乡镇示范园区,农技人员与重点农户,科技大户与贫困农户还结成科技帮扶对子25000多个。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来累计开展田头技术指导40多万次,他们常年累月活跃在村组,为农民现场指导技术难题,播放农业科教光碟。农民们还自发组建各类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373个,一大批“土专家”、“土博士”等各类能人应运而生,活跃在全民创业的第一线。
淮安市“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业热情高涨,创业、创新、创优在全市城乡蔚然成风。今年七月,淮安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及紧贴当地农民实际需求,制订出了“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我们有理由相信,广袤的淮安大地必将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再创令人惊叹的辉煌业绩。
|